我國有着五千年的歷史,也就有着無數優良的傳統美德,這些美德也可以成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有效助手。但是要注意,父母們想要運用傳統美德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添光助財,還需要運用正確的方式,錯誤的方式只會成為約束孩子健康成長的藉口。
1.如何去對人有禮貌
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有助於孩子獲得更多的正能量,幫助他們收穫友誼等課堂知識之外的寶貴知識。父母如何幫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有助於孩子日後的學習、生活、工作等多方面。但是文明禮儀並不是指對所有人都大聲問好,或是強制要求孩子對每個人都文明有禮。
當孩子受到不公平待遇等問題時,不能要求孩子禮讓或是示弱,而是要爭取自己的正學權力,這是自立自強良好性格培養的基礎,盲目要孩子一味退讓,不利於他性格當中的自信培養。
2.孔融讓梨的不良後果
中華傳統美德當中有一個德育小故事,講的是孔融把大的梨讓出來,自己吃小的梨的故事。現實生活當,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大的,家人卻要求孩子孔融讓梨,最後導致孩子養成撒謊的不良習慣,在某些事情上,父母更應該學會怎麼給孩子分離,而不是讓梨。
當只有一個大梨時,父母應該告訴孩子,誰把房間打掃乾淨、整潔,誰就得到大的梨,這樣就會讓孩子明顯,只有表現得更優秀,才能得到更大的梨。有助於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性格的同時,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有教養的孩子不亂瘋
很多家長給孩子立下很多條條框框,其中就包括“有教養的孩子不亂瘋”,這一點對孩子來説,真的是一種傷害。童年是孩子最快樂的時光,他們有權力好好玩,瘋一般地玩,而不是什麼事都要守規矩,過多的規矩只會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絆腳石。
4.主動幫助老人
現代社會已經不是以前那種“路不拾遺,夜不閉户”的社會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已不再可靠,過於強調孩子要幫助有需要的老人可能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在“扶老人險和委屈獎”出現時,人們已不能再簡單地教孩子主動幫助老人,應該先學會自我保護的情況之下尋求幫助或是支援,孩子扶老人行為或是幫老人行為可能造成孩子短暫或是終生的心理傷害,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