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的功效,以及生薑,乾薑,炮姜,高良薑之別
無論是治療胃食管反流病,還是治療胃小腸動力紊亂疾病,胃潰瘍,都難以離開姜,這是由姜本身的特性決定的。
姜,味辛,性微温,無毒,一般認為它稟天地之陽氣而生。常用的姜有生薑,乾薑,高良薑,炮姜等等。
其中生薑乃發散之品,擅長解表散寒,温中止嘔,化痰止咳,解魚蟹毒;乾薑乃守中之品,擅長温中散寒,回陽通脈,温肺化飲;高良薑擅長温胃止嘔,散寒止痛;炮姜擅長温經止血,温中止嘔。
他們的共同點是均能温中散寒,適用於脾胃虛寒之證,都能鼓舞胃氣。
區別在於生薑温中又可走表,所以既能治嘔化飲又能散表寒,在鼓舞胃氣的同時又能將胃氣供應到人體的五臟六腑,和桂枝配合,可以將胃氣輸送到心包和肌表。
生薑
乾薑偏於祛裏寒,回陽通脈,可温脾,胃,腎,心,肺,是温中散寒的要藥;高良薑能温散寒邪,和胃止嘔,特長是散寒止痛,具有比較強的鎮痛作用;炮姜善走血分,長於温經止血。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看經方中治療脾胃的方劑,例如治療心下痞的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治療胸中有熱,胃中有寒,腹中痛,欲嘔吐的黃連湯;治療“寒格”(注:寒格,對寒邪所致的下利誤行吐下而產生的病症)的乾薑黃芩黃連湯;治療脾虛氣滯腹脹的厚朴生薑甘草人蔘湯;治療脾陽虛腹瀉的理中湯;乃至治療脾胃虛寒,氣血不足,腹中拘緊的小建中湯——都須臾離不開姜。
炮姜
姜和人蔘,甘草一樣都是能讓胃重新恢復生機之物,只是姜鼓舞胃氣的同時還能將胃氣向其他臟腑,乃至肌表輸出;而人蔘,甘草則主要着力於守胃——姜的最主要作用是鼓舞胃氣,人蔘、甘草的最主要作用是固守胃氣,貯蓄胃氣。
當然,姜比較辛辣,而一些疾病,例如胃潰瘍,胃食管反流病等等,已經出現了胃或小腸的黏膜缺損,或胃酸反流,已經有了胃酸對胃,小腸,食管的灼傷,所以,患者會出現胃,食管的灼熱感,此時再用姜,患者會有火上澆油之感,所以,一方面要用姜與黃連,黃芩,蒲公英等清熱藥相伍,一方面,應該尋找一種不辣的姜,讓患者平時做食療服用,以便徐徐恢復胃氣。
不辣的姜:夜寒蘇
夜寒蘇是我在貴州發現的健脾胃的臻品。
在貴州,老百姓喜歡用它來治療體虛自汗,小兒厭食,我採購後,試用於脾胃病,發現它有健脾温中,補中焦之虛的作用。
它有很多異名,例如蝴蝶花,姜藕,山姜活,路邊姜,香花,夜寒舒等等,是姜科植物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 Koen的根莖,這個姜花不得了,它的花能夠治療失眠,它的根則是健脾的佳品。
與姜相比,它雖然辛,温,但是不辣,不會刺激胃,每次10-30克,用來燉肉,燉骨頭,可以煨出芬芳濃郁的湯汁,由於口感好,特別適合患者長期食療用,間歇服用半年左右,人體的胃氣及脾陽便漸漸恢復了。所以,貴州羣眾習慣用它來治療虛弱自汗,盜汗,食積不消,就是因為它可以培土建中。
夜寒蘇
夜寒蘇的夥伴們
在實踐中,我發現在用夜寒蘇治療脾虛時,配伍下面兩種草藥會有更好的療效。
這兩種草藥,一個是臭牡丹,一個是陳皮。
臭牡丹也叫大紅花,短腳桐,是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的根,能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一般來説,老脾胃病,不僅僅會有虛,還會有瘀,所以不僅僅需要姜,夜寒蘇這類補虛的中藥,還需要配伍臭牡丹這類可以活血化瘀,推陳致新的中藥。
而且臭牡丹,花雖臭,根卻鮮美,特別適合用來食療。
至於陳皮,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中藥了,它是芸香科植物橘極其栽培變種茶枝柑的乾燥成熟果皮,辛,苦,温,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又能行氣通痹止痛,與夜寒蘇,臭牡丹配伍,三者,一個補虛,一個化瘀,一個祛痰,相得益彰。
臭牡丹
需要注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