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小孩子來説,還是應該多接觸一些同齡的孩子,所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出門,不要整天宅在家裏,這樣不僅僅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也不利於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但是隻要帶孩子出去接觸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間就有了發生摩擦的機會。比如孩子的東西被別的小朋友給搶走了,這樣東西多半不是什麼珍貴的東西,可能只是孩子自己在地上撿的一顆小石頭,或者是一件玩具。
所以面對這樣的“東西”被搶了,很多家長都不會太在意,甚至會對孩子説:“那就不要了,我們再找一個就好了。”孩子東西被搶了,你是怎麼做的?如果你也曾經這樣做過,建議馬上改過來。
因為孩子東西被搶時,家長的做法會影響他的性格,上面提到的做法,孩子很可能會變得膽小和懦弱,以後吃了虧就只會忍着。
而如果家長強硬的去幫孩子搶回來,也可能讓孩子養成依賴家長的心理。你別做錯了,孩子東西被搶,家長是“不要了”還是搶回來?這樣的做法值得借鑑。
1. 孩子東西被搶了,心情很不好,需要安慰。對於大人來説,小孩子之間搶東西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是對於小孩子來説,他受到了兩點傷害:失去了自己的東西、自己被搶了,這是很需要安慰的。
2. 孩子的東西被搶了,接下來要怎麼做,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想要搶回來,那麼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自己“捍衞”自己的權利,讓孩子自己去“要回來”,這樣做,還能培養孩子的勇氣和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如果孩子不想要了,家長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見。比如東西被比較熟悉的小朋友搶了,兩人之間經常來往的,這種事孩子一般也不會太放在心上。
4. 對於搶東西的那個小孩,家長不要直接去“教育”他,而是應該直接去和對方的家長溝通,搶別人東西是一種不對的行為,當小孩子出現這種行為的時候,是需要大人的教育的。只是對方是有家長的,如果自己直接教育了,很可能會引發更大的矛盾。
孩子東西被人搶了,家長應該怎麼做?是“不要了”還是搶回來,對孩子來説很重要,家長們不要覺得東西被搶只是一件小事,孩子的性格發展,正是受到這些小事的影響才最終定型的。
家長的做法會影響他一生的性格,你做對了嗎?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