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想把孩子養好。
可養好一個孩子,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中國有句俗語,叫“養兒方知父母恩”,當自己有孩子後,才明白父母當年的不易,因為養孩子真的太難了。
這個難,以前主要集中在吃飽穿暖的物質層面,不讓孩子餓着阿冷着,就算是成功,但到了80、90後這一代父母,已經升級到身心的全面教育上來了。
50、60年代的父母管孩子大多很簡單,不聽話?打,不好好學習?打,不吃飯?不存在的,因為根本就吃不飽!
現在的成年人,小時候有幾個沒捱過打?
可如今的小孩,如果還是簡單沿用打罵教育,很容易出現極端情況,先來看幾個真實案例:
成都一名8歲女童因為看電視與家人發生爭執,賭氣從21樓一躍而下;
一位父親在街上教訓責打15歲女兒時,遭女兒結交的社會青年毆打,十多個人拎着鐵棍追到了家門口......
這樣的例子現在真的是太多了,給人們的印象就是:
孩子是玻璃心,罵不得更打不得,吃不得一點苦;叛逆起來連父母都不認,視生命為兒戲,頭腦一發熱,什麼都可以不管不顧。
原本天真可愛,善良淳樸的孩子,儼然變成了一個炸藥包,而引線在哪裏,父母們根本不知道!
問題的根源肯定是出在家庭教育上面,可翻開各種教育論著,有推崇懲戒式的,也有反對打罵,要温柔相處的。
一路看下來,好像都很有道理,弄得父母一臉懵,最後還是按老套路來,問題依舊不斷。
針對這一情況,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提到了一個概念:
孩子教育要分年齡段,不同階段的方法要不同,絕不能顛倒,總的來説,就是小時候鬥勇,大了就要鬥智。
在孩子小的時候,怎樣和孩子鬥勇
讓孩子有敬畏心
讓孩子有敬畏心,説白了就是讓孩子知道“怕”,這樣孩子在面對萬事萬物的時候,才知道收斂,才知道遵守規定,能讓自己處於安全之中,這其實就是一種對孩子潛在的保護,避免以後孩子犯下,就連父母也沒有辦法彌補的錯誤。
其實現在的很多孩子不懂尊重別人,都是因為孩子沒有敬畏心造成的,當孩子不怕你的時候,自然是不會尊重你的。
幫孩子立規矩
很多家長都非常的溺愛孩子,孩子的任何要求,家長都會滿足,這樣的情況在隔代親屬的身上尤為明顯,例如:帶孩子出去玩,到了商場孩子是什麼都想要,一旦家長不同意,就會在地上撒潑打滾,威脅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這就是孩子沒規矩的表現。
當家長事先和孩子立好規矩,孩子就是事先接受這樣的規則,出門的時候,也不會要太多的東西了,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給孩子立規矩能幫家長省不少的事。
孩子長大了,怎樣和孩子鬥智
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
當孩子慢慢長大後,自己就會有獨立的想法,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學會示弱,尤其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尊心是非常的強的,一旦父母在強勢的和孩子溝通,很可能就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這個時候父母在溝通的時候,就要學會點到即止,這樣又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要和孩子站在同一個立場上
其實在教育孩子上面,很多家長都非常喜歡“自上而下”的教育方式,認為自己是對的,就一味的勸告孩子,甚至有些“上帝視角”,但殊不知家長這樣的溝通方式,把自己的位置放到了孩子的對立面,這樣的情況基本上父母説什麼,孩子都是聽不進去的。
所以在教導孩子的時候,首先要將自己的位置,擺在和孩子同一個立場上,這樣再提出建議,孩子更能聽得進去。
心理學家總結了一套很生動的理論:
人生旅途中,家長就好像和孩子在一輛車中。
孩子12歲以前,家長要坐在駕駛室,孩子在後排的安全座椅上坐好;
孩子12-18歲之間,可以讓他們坐在副駕駛上,觀察父母怎樣行駛;
孩子18歲-22歲之間,可以坐上駕駛室開車,父母坐在副駕駛指導、提醒;
孩子22歲左右,父母應該換到後排,安心看他們開車;孩子結婚後,父母也就該下車了。
葉聖陶曾説過:“教學有法,亦無定法,貴在得法。”
所以教育要根據孩子的發展階段,而隨時變換方式。
聲明:本公眾號尊重原創,素材來源於網絡,好的內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萬能哥
一起,助身邊人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