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不看路!”孩子摔倒,為什麼爸媽第一反應是責備?
站在窗邊往下望,街上是空無一人的社區,還有零星路人的街道,我想起之前走在路上,總擔心孩子撞倒人撞倒電動車,總是一遍一遍叮囑孩子看路,小心,慢點,不由的笑起來,這下在行人走在路上相當寬敞了。
站在窗邊往下望,街上是空無一人的社區,還有零星路人的街道,我想起之前走在路上,總擔心孩子撞倒人撞倒電動車,總是一遍一遍叮囑孩子看路,小心,慢點,不由的笑起來,這下在行人走在路上相當寬敞了。
相信每個爸媽都是這樣,看到孩子在前面跑,顯得橫衝直撞的樣子,很難不擔心。而孩子還真可能怕什麼來什麼,不注意腳下“啪”地摔倒。
但是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不知道寶媽們有沒有想過,看見孩子摔倒,為啥我們第一反應是生氣,責怪的話也是脱口而出,但此時孩子受傷,作為父母第一反應不應該是安慰嗎?
我以前也是一樣,孩子一歲多的時候不小心碰剛端上來的不鏽鋼鍋被燙了一下,嚇得我立刻吵孩子:“怎麼回事,不是告訴過你這個燙嗎?”
我以前也是一樣,孩子一歲多的時候不小心碰剛端上來的不鏽鋼鍋被燙了一下,嚇得我立刻吵孩子:“怎麼回事,不是告訴過你這個燙嗎?”
不過看到孩子委屈又不敢説的小眼神,立馬就心軟了,也立刻意識到自己的失控,孩子受傷已經很疼了,我應該控制情緒安慰孩子的。不過知道是一回事,改掉可不簡單,孩子摔倒、燙傷、磕着碰着,看見的第一反應還是生氣,這是人的一種本能嗎,為啥首先湧上來的是憤怒的情緒呢?
遇到問題首先憤怒,這確實是大多數人的本能反應。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是對人的情緒做解釋。憤怒和心疼,作為人的情緒種類是一樣的,不過憤怒有一個特徵,就是“跑的快”,在一件複雜事情面前,如果人同時感到了尷尬和憤怒、慶幸和憤怒、心疼和憤怒,那麼憤怒體現的往往更明顯,隨後才是另外的情緒。“憤怒”跑的快,動靜大,所以寶媽們在看到孩子磕着碰着的時候頭腦就會被憤怒把持,對孩子生氣責怪。
其實,看見孩子摔倒後,作為媽媽,心裏的情緒是複雜的,有擔心,有責怪,有心疼,先罵孩子並不能説明爸爸媽媽不愛孩子,而且這份指責,説白了也是基於對孩子的愛護,責怪孩子沒有照顧好自己,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説的也正是如此吧。
不過爸媽在這些情況下的反應,卻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或許長大後孩子能明白父母是出於心疼和愛護,但是在當時,這樣責罵的選擇還是會讓孩子低落難過,尤其是責罵孩子之後並沒有再過來安慰孩子的父母。
我以前刷到過不少這樣的帖子,將自己小時候每次受傷後都不敢跟爸媽説,因為每次自己摔倒碰到,父母就會罵他,甚至還會再打他。
對孩子來説,如果父母每次都責罵批評,那他之後遇到相似的場景,在跌倒的那一刻、摔碎碗的一刻想到的不是我會疼,而是我闖禍了。
孩子有個很典型的心理叫做 “歸罪心理”,他會把爸爸媽媽不開心的事情歸罪到自己身上,加重負罪感愧疚感,即使和自己無關的事情都會如此,更別説確實是自己不小心才惹出的“禍”。
這樣的心理,對孩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首先,會讓孩子本能的掩蓋。在爸媽看不到的地方,孩子如果受了傷,甚至是遭到別人的欺負和侵害,他也會下意識選擇隱藏。
其次,會讓孩子不敢找父母依靠和安慰。父母本來是孩子受傷時最需要的人,是孩子的依靠,但來自依賴之人的責罵,則會嚇到孩子,並且阻斷孩子求助撒嬌的道路,讓孩子在被摔倒、燙到等意外嚇到後,承受來自父母責怪的驚嚇。
所以説,如果責罵孩子是第一時間的本能,那麼學會剋制這種本能,正是父母需要面對的課題。
這確實有些困難。
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理性發育的很晚,而感性則歷史悠久。如果沒有憤怒、恐懼這樣的情緒,人類也無法再進化過程中爭奪資源、規避風險,成功獲得繁衍。
不過教育正是這樣一個過程,緊靠本能和情緒育兒,往往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不斷通過理性調整自己的行為, 給孩子做出更好的反饋。
在看到孩子受傷的第一時間,父母的行為語言正是孩子製造的意外事件的反饋。
當我們因為孩子打碎一個碗而罵他,他會覺得自己還沒有一個碗重要;
當我們因為孩子摔了一跤而罵她,他會覺得自己太笨的不被爸爸媽媽喜歡;
當我們看見別人家小孩兒受傷關心的前去安慰,他會覺得爸媽更喜歡別的孩子;
甚至孩子會鑽牛角尖,爸爸媽媽生氣時因為我嚇到他們了,而我疼卻不是他們最關心的……
當我們因為孩子打碎一個碗而罵他,他會覺得自己還沒有一個碗重要;
當我們因為孩子摔了一跤而罵她,他會覺得自己太笨的不被爸爸媽媽喜歡;
當我們看見別人家小孩兒受傷關心的前去安慰,他會覺得爸媽更喜歡別的孩子;
甚至孩子會鑽牛角尖,爸爸媽媽生氣時因為我嚇到他們了,而我疼卻不是他們最關心的……
一、如果責備的話已經説出口,安慰的動作一定要跟上
及時的安慰,能緩解孩子陡然被呵斥後憋回去的委屈和恐懼,如果忍不住在第一時間責罵了孩子,那麼一定要過去安慰孩子,告訴他你是因為擔心他才會害怕,因為心疼他才會生氣,問問孩子疼不疼,然後帶孩子去查看傷口進行處理。
二、互相監督提醒
如果寶爸寶媽都在,可以提前説好,遇到這種情況請對方監督提醒。一般來説,會情緒比較容易激動、做事比較衝動的父母容易責罵孩子,如果另一半比較理性比較平和,可以做這個提醒的人,及時攔住。只要有人提醒,理智就會回來,就可以更平靜的去安慰孩子了。
三、平時多做情緒控制練習
對於父母來説,情緒鍛鍊是非常重要的一課,不僅在這個場景下需要用到,孩子不聽話發火、孩子做錯事發火,幾乎所有的教育場景都能用到。而父母情緒穩定,是一個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父母可以學習相關的書籍,比如《不吼不叫教出好孩子》,掌握更多的育兒方法,更理解孩子的行為,更理解自己的情緒,就不會只有生氣和發火這樣的應對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