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卑還是自信並不是天生的,而是跟父母大有關係,你做對了嗎
文|西紅柿媽媽
我有兩個表妹,她們年齡相差2歲,但是性格卻南轅北轍,表妹敏敏內向而自卑,表妹文文自信而獨立。
晚上,姑姑在羣裏説:“我們家就文文最有本事了,疫情之下還能找到這麼好的工作。”
文文從小就受到全家人的特別寵愛,就連敏敏的媽媽大姑,都對文文讚不絕口:“那是當然,文文是我們家的精英,我家敏敏要是有文文一半靈活就好了。”
其實,敏敏還比文文大兩歲,但是從小敏敏卻生活在文文的陰影之下,大姑媽是個特別急性子的女人,小時候但凡敏敏犯錯,她就大呼小叫,常常當着全家人面説敏敏的各種不是,説自己的女兒腦子轉得慢,膽子小等等。
而文文呢,也許天生比較幸運,一出生就被一家人寵得團團轉,文文的媽媽我們叫舅媽,舅媽也是個特別有涵養的女人,對文文説話總是輕聲細語。
舅媽的情商特別高,和家人的關係很融洽,因此文文從小就生活在鼓勵和表揚之中。
隨着敏敏和文文一天天長大,他們的性格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雖然兩個表妹都是本科學歷,敏敏求職四處碰壁,三天兩頭換工作,待遇平平。而靈活的文文,在職場上總是如魚得水,小有成就。
著名法國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曾説過:“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的際遇。”
無獨有偶,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耐爾曾指出,一個人事業是否成功,學識和專業能力僅佔15%,而心理素質則佔了85%。
自信心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嗎?
著名教育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説過:“孩子的性格是父母帶出來的,絕對不是天生的!”
心理學家早有研究表明,孩子的性格雖然受到一定的遺傳因素的影響,他們帶着先天的特質來到這個世界上,同時也與周圍的環境產生互動,這些環境影響又會反作用於孩子的成長,對孩子的性格產生較大的影響。
據調查,那些自信的孩子往往是因為父母做過這兩件事情:
和孩子的天性相匹配的教育方法
美國心理學家在一項調查研究中把孩子的天性分為兩類,一種成為“蘭花型”,一種成為 “蒲公英型”。
如果孩子對周圍環境的依賴性比較高,對父母的語言比較敏感,我們通常稱這種寶寶是“蘭花型”的孩子,那麼家長需要對孩子更有耐心,對孩子更温柔,這樣才有利於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孩子神經比較大條,他們對周圍環境的依賴性比較小,這樣的孩子就具有了“蒲公英型“的特質。家長可以適當放養孩子,這樣反而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成長每一步,細心的家長都會發現亮點。孩子第一次説出新穎的詞彙,第一次騎上自如地騎上自行車,哪怕是第一次獨自走進教室,都值得父母誇獎。
然而中國的父母往往比較保守,害怕孩子受到誇獎後會飄飄然。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遊戲叫做“亮點轟炸”,把孩子們分為幾組,讓他們的媽媽當眾説出他們的各種優點,研究發現那些被媽媽誇上天的孩子們,臉上會洋溢着明顯的幸福感,他們越來越乖巧,主動幫媽媽拿東西,走起路來昂首挺胸,自信滿滿。
反之,那些長期得不得父母認可的孩子,他們會發自內心地認為自己很無能,變得越來越自卑。
家長誇獎孩子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兩個原則:
1.語言要真誠。
孩子的人際敏感度是相當高的,家長誇獎孩子的時候不要老是説“你真棒”,這樣的語句説得越多會越蒼白無力,長此以往孩子會認為這是一種敷衍,對孩子起不到任何激勵作用。
2.表揚要及時。
作家三毛曾説過,由於童年得不得父親的認可,自己內心非常自卑。
如果父親能早點肯定三毛的進步,也許她會活得更自信,因為表揚也是有效期的。
兒童早教專家木村久提出了兒童成長“潛能遞減法則”,家長的教育開始得越晚,孩子的潛能將丟失得越多。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