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極拳不是一種勞動,是一種內運氣血,外動身軀的一種有氧運動。
太極拳在練的過程,就是讓人身心很享受。它是一種讓我們走向"太極狀態"的一種學問。
我們練拳時,不要為自己去壓一種任務:我一定要花幾個小時去練太極拳,把自己身體練的很辛苦。不是這樣的。我們是在調控身心,而不是讓身心去磨練。
中國古人養生的觀念,相當於我們現在保養一輛汽車。
我們身體這輛車,倘若像是每天在路上跑的出租車一樣,二十四小時,每天在馬路上跑,這輛車,三年就得報廢了,或五年就報廢了。
反過來,這輛車,倘若你擺在車庫裏,一天都不開,這輛車也很快就要報廢的。
人身體這輛車,我們要適度的開,另外,車身內部,需要保養。車裏面的發動機啊,要常常保養的。
身軀處在這種適度運行,時常保養內部要件,人身這輛車,才能保持在"太極狀態"。
適度的軀體的鍛鍊,另外,要讓植物性神經所調控的器官,五臟六腑,讓五臟六腑運動起來,得到養護。
我們平時看到的一些運動方式,譬如跑步啊,或者我們通常能理解的一些運動形式啊,這些所運動的都是動物性神經所調控的器官。
很多競技體育,奧運會,他們訓練的就是軀體百骸,"更高,更快,更強",這些運動,其實不是養生的,而是傷身體的。
嚴格意義上説,這些體育形式,是傷身體的。是以傷害身體為代價的。只要是國家級的運動員,一旦退役下來,一身病。渾身上下都是病的。
因為這些體育,帶有激勵全民奮發的精神,有其他的目的,所以我們暫且不説這些了。
但是,太極拳,我們不能這樣練的。我們練太極拳,不是做工,不是讓身體去做一份工作,而是讓身體去享受。
那麼,太極拳要動的,不是軀體大幅度的運動,大運動量的運動,而是要讓我們的內臟器官也運動起來。
人,就像一輛汽車,軀體百骸,就像車身、車輪子,會動,而裏面的五臟六腑,就像承載在車內的乘客,車身在動,乘客只是坐着,不動的。我們就得讓這些臟腑器官運動起來。
臟腑器官運動起來後,就能產生很多無形的能量。這些能量,再反過來養身。我剛才説,中國人對自己身體的理解,有一個內,一個外。
內,指的是五臟六腑,外,指的是肢體百骸。我們要讓內臟腑運動起來,所產生的能量,再來滋養外部的肢體百骸。
奧運的運動形式,是讓肢體百骸大運動量的運動,內在的臟腑,卻始終是被動的。
所以説,作為內家拳的太極拳,它所強調的運動理念,與奧運競技運動所倡導的理念,是截然相反的。
國內有些人提出來,要將太極拳也進入到奧運會項目。好了,你們有時候也能看得到這類符合奧運精神的很奇怪的太極拳。
騰空跳的很高,跳上去,三百六十度轉身,下地一個跌叉。這樣的太極拳打下來,一個個都是滿身傷痕。這種太極拳,是在傷殘着自己,而不是養生。
這跟太極狀態,跟享受太極,是兩碼事了。我們不主張一天到晚像是做工一樣的,去練太極拳,這樣很累的。
我們要求的太極拳,很享受的,一天到晚,跟自己的身體在對話,讓自己身軀由內而外的,動一下,動一下,將身軀調節到最佳狀態,然後在推手時,與另一個人之間,手與手之間,心與心之間,有一種接觸,有一份對話,有一種交流。這是一種享受。
太極拳不是運動量很大的,不要求跑的多快,也不需要跳的多少高,它不是"更高,更快,更強",它可能是從快要練到慢。更慢,更柔,更加的平心靜氣。太極拳是往這個方向發展的。
我們理解了太極拳這一層面的意義,我們才能明白自己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學習,去享受太極拳了。而不是一味的想着把太極拳練好,一味的想着去超過別人。太極拳不能帶着這種觀念去練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