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體現在父母一定要對孩子多加引導,對孩子的一些不規範的行為進行適度的干涉,但是父母的這種引導和干涉一定要適度,並且要確定自己的行為不會對孩子以後的生活造成影響。
最近,郎平在一檔節目中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
她在節目中講了朋友孩子的一個故事,她説,她有個朋友對自己的孩子管得很嚴格,甚至連孩子的社交圈子也要干涉。
孩子交了一些朋友,郎平的朋友就告訴孩子,這些孩子都不是好的朋友,他們都不愛學習,不能跟他們在一起玩,於是限制了孩子和這些朋友一起玩。
後來,孩子長大之後,身邊並沒有什麼朋友,社交圈子也很窄,生活也是很悶,放假就躲在家裏玩電腦,打遊戲,叫他出去玩也不出去,性格很內向,不愛交朋友。
而且那孩子也沒有上大學,等到該工作的年紀的時候,父母叫他出去工作,他也不願意去工作。因為長期很少接觸人,這個孩子患上了很嚴重的社交恐懼症。
''小孩只要不出格,其他的真的就讓他玩吧。''
郎平一句話讓萬千父母深思,現在有多少家長,因為錯誤的教育,活生生地把孩子逼成了一座''孤島'',規範了孩子的言行,但卻也把孩子未來給束縛住了。
家長的過度干涉,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許多家長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嚴格要求孩子,甚至會侵入孩子的''領地'',不給他們留一點私人空間,這樣會讓孩子感覺到很大的壓力,而且孩子也會逐漸厭倦這種什麼都被幹涉的感覺,逐漸產生逆反心理。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管教就如同一根弦,一頭拉着孩子,如果父母把弦拉得太緊,它遲早就會斷掉,這樣孩子和父母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父母的管教太過''出格'',就可能會逐漸破壞親子之間的關係。
而且,這種過度干涉孩子的社交,也會使孩子封閉起來,沒有社交生活的孩子在情感上會有一定程度的缺失感,這樣的缺失感會影響孩子正常人格的形成,孩子可能會害怕接觸人羣,甚至失去和人打交道的能力,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必須要的社交能力。
孩子在和父母相處的過程中,父母應該如何把握好教育的''度''?
1)相信孩子,適當地放手。
給孩子一定的空間,父母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思想,讓孩子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交朋友,甚至要幫助他們解決交際中遇到的問題,讓他們能夠正確去辨認好友和損友的區別,讓他們可以享受友誼給生活帶來的快樂。
孩子始終是要長大的,需要往外走的,父母不能一輩子抓着孩子不放,相反更應該考慮到孩子以後工作和生活會遇到的交際問題,並且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正常的交際能力。
2)父母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
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父母應該變成一個合格的觀察者,善於觀察孩子微妙的情緒變化,瞭解孩子是否因為在社交或者某些方面遇到了問題,是否需要父母出主意或者共同面對。
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和自己在同一戰線上的,是自己的朋友,不要讓孩子產生和自己對抗的心理。
3)保持和孩子溝通,保證溝通的質量。
父母一定要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內心的想法,打開孩子封閉的內心。讓孩子負面的情緒得以發泄。
父母在這個過程更應該是一個引導者,去引導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幫助孩子如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
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長大,而不是控制着孩子長大,父母要給孩子自己長大的一些空間,去協助他們成長,而不是約束着他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