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臨牀工作中遇到許多患者朋友將風濕性疾病僅僅理解為關節肌肉痛認為沒什麼大問題通常是自己先買點藥、還有偏方什麼的不行了才到醫院來常常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其實風濕免疫病是一大組疾病它包括瀰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病、多發性肌炎/皮肌炎、血管炎等等);脊柱關節病(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等);骨關節炎及軟組織疾病等百餘種疾病不僅是關節病變而且有多器官、多系統受累臨牀表現複雜病變涉及多學科易誤診、漏診。患病率高、致殘性強影響勞動力和生活質量造成社會和家庭的負擔。對於這些需要系統治療的疾病去正規醫院的風濕免疫科就診是最有保障的選擇。
RA的相關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可有輕至中度貧血活動期患者血小板可升高;血沉和C反應蛋白常升高並且和疾病的活動度相關;類風濕因子和抗環瓜氨酸肽(CCP)等抗體陽性其滴度一般與疾病的活動性和嚴重性呈正比;關節的X線或MRI檢查對RA診斷、關節病變分期、病變進展的監測均很重要。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原則為早期治療、聯合用藥、個體化治療及功能鍛鍊同時要監測和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減輕關節疼痛及炎症保護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主要有非甾類抗炎藥、慢作用抗風濕藥、糖皮質激素、生物製劑及中藥等。每例患者一旦確診應儘早正規治療:可通過非甾類抗炎藥緩解關節腫痛更要及時應用慢作用抗風濕藥來控制病情的發展才能防止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同時還必須為患者選擇治療效果最好又無明顯不良反應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非甾類抗炎藥具有鎮痛消腫作用是改善關節炎症狀的常用藥但不能控制病情發展必須與慢作用抗風濕藥同服常用的有塞來昔布、美洛昔康、雙氯芬酸鈉等使用過程中必須注意胃腸道、心血管等不良反應避免兩種以上此類藥物同時服用。
慢作用抗風濕藥發揮作用慢臨牀症狀的明顯改善大約需要1-6個月有改善和延緩病情的作用。一般受累關節超過20個、起病2年內就出現關節骨破壞、類風濕因子滴度持續很高、有關節外症狀者應儘早採用慢作用抗風濕藥聯合治療方案。常用的藥物包括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SSZ)、羥氯喹(HCQ)、來氟米特(LEF)等各個慢作用抗風濕藥有其不同的作用機制和不良反應用藥期間需謹慎監測如定期複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等。
糖皮質激素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在關節炎急性發作時可給予短效激素其劑量依病情嚴重程度而調整一般應不超過潑尼松每日10mg。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造成的依賴性會導致停藥困難並可出現骨質疏鬆、高血壓、高血糖等許多不良反應。關節腔內注射激素有利於減輕關節炎症狀改善關節功能但一年內不宜超過3次。
生物製劑有TNF-α拮抗劑、IL-1拮抗劑、CD20單抗等近年來在國內外都在逐漸使用大量臨牀結果顯示它們能夠快速有效控制症狀且大多患者在使用一年後骨破壞能被明顯抑制具有很好的抗炎和防止骨破壞的作用。臨牀常用的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單抗、阿達木單抗、阿那白滯素、利妥昔單抗等應用時需排除活動性結核病、乙型肝炎等長期使用警惕淋巴系統腫瘤患病率可能增加。
中藥常用的有雷公藤、正清風痛寧、帕夫林(白芍總甙)等它們有一定的免疫調節作用能改善臨牀症狀。晚期RA病人可通過外科手術治療包括關節置換和滑膜切除手術其指徵為:嚴重的關節畸形影響日常生活、有神經壓迫或肌腱斷裂或有上述潛在危險的;另外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最好待骨骺閉合且能較好的配合術後康復時再手術。
在治療、康復RA的過程中我們患者首先需要建立起對正規治療的信心做一個規範就醫的患者。RA是難以治癒的疾病但絕對不是不能治療的疾病類風濕的病理過程是能阻止和控制的。隨着現代醫學的發展人們對RA有了更多的認識建立起早期治療、達標治療、與疾病共存等等科學的治療理念和治療規範也發展出新的治療藥物和治療手段通過規範的治療RA患者完全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
RA是需要長期隨診的疾病有時候一個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往往是幾次調整的結果。在治療過程中按時複診不要自行改變治療方案。大多數RA患者病情遷延但積極、正確的治療可使60-90%的RA患者在一年內達到病情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