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後,這份養生秘笈請收好!

【來源:鄭州新聞廣播】

今天下午,988《醫生説》節目邀請了鄭州市中醫院ICU副主任李建傑和您聊聊立秋之後的那些事兒。

立秋剛過

正處於夏末秋初的時節

我們的身體很容易發生疾病

為了少生病或者不生病

這時候尤其要注意養生保健

在這個夏末秋初的時節裏

我們如何養生呢

夏末秋初的氣候特點是什麼呢?

夏末秋初的氣候特點是:濕、熱、燥並重。

立秋之後天氣進入了“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盛夏的餘熱尚未消散,氣温仍然很高。加之雨水仍然較多,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交蒸為特點。

而乾燥也是秋天氣候的一個基本特點。

夏末秋初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下雨的時候濕熱,一段時間不降雨,就會燥熱。所以眼下這個時段存在濕、熱、燥等多種氣候。隨着時間的推移,氣候會越來越多變,即使在同一地區也可能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

立秋之後,這份養生秘笈請收好!

熱射病是不是就是中暑呢?

今年天氣温度之高和持續時間之長頻頻刷新記錄,熱射病也已成為近期大家關注的一個焦點。 其實,熱射病並不能完全等同於中暑,它只是重症中暑最嚴重的一個類型。

人體在炎熱的環境中,如果體温調節失去了平衡,體內熱量過度積聚,水和電解質代謝紊亂,就會導致中暑。

根據臨牀表現,中暑主要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以及重症中暑。

熱射病是重症中暑中最嚴重的一個類型,死亡率高達70%,多數患者起病急,表現為無力、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和多尿。典型症狀為急驟高熱、體温常在40℃以上,皮膚乾燥、灼熱而無汗,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等,如體温超過41℃且持續時間較長,可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預後較差。

如果出現重症中暑時,尤其是出現熱射病時,應立即送入醫院進行治療。

中醫藥在熱射病防治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成藥醒腦靜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安宮牛黃丸、複方麝香注射液等藥具有清熱解毒、祛風解痙、鎮靜醒神之效;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菊花、金銀花、荷葉、薄荷、藿香和廣藿香等都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重症中暑的發生,也可以在發病的第一時間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提醒大家:炎熱的夏季許多病人中暑的症狀並不明顯,很容易被忽視。因此,如果發現自己或他人有中暑表現時,首先應迅速離開高温環境,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多飲用淡鹽水;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脱等症狀應立即就診。

關於濕熱

(一)濕熱的症狀

人會感受濕熱邪氣,出現各種不適症狀和體徵,比如:精神不振,容易睏倦,周身不清爽,臉上及頭髮容易油膩,長痘痘,肢體倦怠,脘腹部痞滿不適,噁心,厭食,脅痛,口苦,口臭,口中粘膩不舒服等。

(二)濕熱的病因

濕熱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受濕熱的天氣影響之外,還有如下一些因素:一、自身本身為濕熱體質,或痰濕體質;二、平時過食辛辣或肥甘厚膩性的食物,容易導致濕濁停留,鬱久則化熱;三、感受濕邪,比如淋雨、游泳、洗頭後未及時吹乾等等,濕鬱化熱,也會導致濕熱藴結。

預防濕熱的方法

1、養脾。

脾主運化,脾能勝濕。運脾最能祛濕。當重視運脾化濕,兼清暑熱。

2、養心安神。

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安則臟腑皆安。

3、清淡飲食。

俗話説:魚生火,肉生痰,過食大魚大肉即容易生濕生痰,痰濕鬱而化熱,導致濕熱內滯。要健脾,飲食就要儘量清淡些,忌食煎炸、燒烤、肥甘、油膩、生冷的食物,以免增濕化熱。平時多吃素食,素食能健脾養胃,有助於化濕。特別是少吃大魚大肉。

濕熱體質的朋友,建議吃一些清熱祛濕的食物,比如薏苡仁、赤小豆等等,有助於緩解濕熱。也可以常用白茅根煮水代茶飲,亦能清熱利濕,兼可解暑。

4、運動。

運動的方式很多,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比如跑步、爬山、瑜珈、走路、跳舞等等。不建議游泳,因為游泳容易增濕,反而不利於濕熱體質。

5、避免熬夜。

熬夜也容易傷脾。即使是偶爾睡的較晚,也要儘量早起。早起可以跟上太陽的節奏,讓人的陽氣隨着太陽而生髮,這樣人就有精神。

6、服祛濕類藥茶。

藥茶可以選擇具有祛濕健脾解暑類的中藥組成,如藿香、橘皮、茯苓、白扁豆、薏苡仁、蓮子、山藥、木瓜、金銀花、佛手、石斛等等。

立秋時防治秋燥,還需要養肺。

1、秋季養肺首先就要多做深呼吸。

每天清晨起牀先站在窗口,吸入清氣、呼出濁氣。吸氣時,最大限度向外擴張腹部,胸部保持不動;呼氣時,最大限度向內收縮腹部,胸部保持不動。呼吸要深長而緩慢,用鼻呼吸,每次深吸氣3—5秒,屏息1秒,然後慢呼氣3—5秒,屏息1秒。每次5—15分鐘,每天練習一兩次。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秋季燥邪當令,就容易傷肺。治燥之法,以潤為貴。所以,解決皮膚幹癢問題也應從養肺入手,多吃具有健脾潤肺、養血潤膚功能的食品,如白木耳、杏仁、白果、百合、芝麻等。多吃滋陰養肺的水果,如梨、楊桃、哈密瓜等,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蔔、油菜、禽蛋等,使皮膚得到潤澤。

2、夏末秋初要多補水。

多喝水不僅能夠預防中暑,還能夠從內到外緩解皮膚乾燥。除了白開水外,也可以多吃新鮮的水果,如雪梨、木瓜、蘋果、楊桃、紅棗、葡萄等應季水果,不但美味可口,還能滋陰潤燥,增強皮膚彈性。

3、適當鍛鍊可增加肺活量。

運動要選擇氣温適宜的時候,而且注意運動量不宜過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過多造成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如慢跑、散步、登山、太極拳等,適時有度地進行。這樣既不會因出汗多而損耗元氣,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體素質。

立秋之後,這份養生秘笈請收好!

秋季養生這麼做

總之,立秋已過,又到了夏末秋初的時候,“秋老虎”帶來的炎熱高温的天氣還將持續一個多月。再加上秋季的天高雲淡,紫外線照射強度大,“中暑”的餘威仍在威脅着人們的健康。

所以仍然要避免在高温環境中長時間活動,如果必須進行户外活動時要做好防曬措施;要及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口乾舌燥時才去喝水,運動後喝點淡鹽水,補充在運動過程中流失的鹽分;不宜空腹參加運動,因為空腹時更容易中暑;户外活動中如果覺得不舒服應立即停止,併到陰涼通風處休息。

編輯:張杭

統籌:嶽翔 趙克 喬豔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38 字。

轉載請註明: 立秋之後,這份養生秘笈請收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