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兒科醫生:寶寶三歲前“少生病”未必是好事,反而可能代表體質差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健康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俗話説:“每逢佳節胖三斤,逢娃生病瘦十斤”。當家庭中,孩子生病後,連帶着讓父母也會心力交瘁。

因此,如何避免孩子生病,把孩子保護起來,成為父母生活中必做的事情。

案例

隨着馬上就要到3月份開學季了,孩子的幼兒園園長給我們所有家長開了一個“開學預備會”,主要就是講一些開學後的注意事項。

開學後,幼兒園老師和家長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們的生病問題。尤其是剛上幼兒園頭一年,是生病最頻繁的時候。

會上,園長提出“哪些孩子上學後最容易生病”的問題,下面很多家長都紛紛回應“自然是那些平時生病就比較多的孩子唄”。

但園長卻搖頭,隨即説道:“除了那些愛生病的孩子,還有平時很少生病的孩子也容易生病”。

此話一出,家長們都面面相覷,那些平時很少生病的孩子,不是説明身體素質差嗎?怎麼還能容易生病呢?

為何寶寶生病少反而説明“體質差”?

園長解釋道:

那些小時候,尤其是三歲之前不怎麼生病的孩子,有的並非是自身的抵抗力好,而是家長們把孩子保護得太好了,根本沒有接觸細菌的機會,身體內的免疫力也沒有得到鍛鍊。

這樣的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很容易被細菌感染,而身體內的免疫力也像沒有“實戰”的新兵,一旦遇到“敵人”,自然就會很快敗下陣來。

著名兒科醫生崔玉濤也曾經説過:3歲之內的寶寶生病少未必是好事,相反可能説明體質較差。

因此,對於自家孩子很少生病的情況,家長們也不要過早高興,因為相比那些容易生病孩子的抵抗力,不容易生病的孩子抵抗力還需要更大的鍛鍊。

愛生病的寶寶≠身體差,不生病的寶寶≠免疫力好

稍微有點育兒常識的媽媽都知道,當孩子生病的時候,並非第一時間就去醫院,小孩子就是容易生病,因為小孩子的免疫系統還處於發育階段,對於病菌的抵抗能力也在逐漸提升,所以生病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像有的娃一年到頭也不生病,家長們在感到自豪的同時,也要反思是不是因為孩子被“過度保護”了,總是把娃“圈”在家裏,很少接觸外界的環境。

但這類孩子一旦進入到集體生活中,就會因為抵抗力不足而隔三差五地生病。

如何科學地提高寶寶的免疫能力?

1)哺乳餵養

母乳之所以珍貴,只要是裏面含有任何奶粉都沒有抗體,這些抗體可以很好地給孩子,讓孩子的身體抵抗力增強。

2)適當接觸病原體

很多家長喜歡乾淨,在家裏更是經常消毒,但這樣會破壞生活的細菌環境,孩子長時間接觸不到病原,自然抵抗力也得不到鍛鍊和提升。

3)及時接種疫苗

疫苗的接種是讓身體產生相應的抗體,來應對各種細菌和病毒的侵襲,因此及時接種疫苗也是十分必要的。

寫在最後:

對於孩子生病這件事,家長其實都處於一個比較矛盾的狀態。為人父母都不希望自己孩子生病,但是生病的過程又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要要經歷的,因為生病的過程,也是在增強寶寶抵抗力的過程。

所以生病對於寶寶來説,並不是一件壞事,與其説家長們害怕孩子生病,倒不如説害怕孩子生病的這個過程,因為寶寶難受,全家人都跟着一起“心力交瘁”。

因此父母需要擺正心態,正確認識疾病對寶寶意味着什麼,合理應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