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家庭的首要事情也是國家大事,教育的每一步改革都是為了給學生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2021年影響最大的改革就是“雙減”政策,實施了一個學期效果明顯,家長逐漸接受了“雙減”後的變化,並跟隨政策做出調整。
2022年剛剛開始,教育領域就又有一重磅法規出來了,家庭教育將迎來重大變化,以前總有人説希望父母“持證上崗”,這次的法規讓父母離“持證上崗”又近了一步。
家庭教育首次立法,父母要“依法帶娃”了俗話説“子不教父之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行為習慣上出現問題,家長有不可推脱的責任。
生下孩子僅僅只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去好好教育,這是父母的失責,可現在卻有不少父母都是這樣。
甚至有的父母連養都不養,生下來就直接丟給老人,萬一孩子犯了錯誤,可能還要怪老師沒有教好,殊不知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才是終身的。
很多受家庭教育所傷害的孩子都在吶喊,希望父母能夠持證上崗,因為有的人真的不配做父母,給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心理傷害卻還不自知,終於,家庭教育首次立法了。
2022年開年,“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父母要“依法帶娃”了,家庭教育這件“家事”升為“國事”,這一消息傳出來迅速登上了熱搜第一,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大多數人都支持實施這一法規,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常被忽視,在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中,家庭教育其實是最重要的,可真正能做到位的家長少之又少。
家長家暴孩子、區別對待孩子、因為離異雙方都不管孩子、對孩子實行言語暴力等等諸如此類的新聞層出不窮,都説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能力弱,可性格的形成多半是因為家庭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是教育領域的一項重磅法規,事關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長會好奇,難道以後家長教育不好孩子會犯法嗎?其實不能這樣理解。
父母要“依法帶娃”意味着什麼家庭教育包括培養孩子的品德、修養、技能、習慣等等各個方面,如果孩子做了違法的事情或者有一些不好的行為,亦或者家長的行為對孩子造成了侵害,並非是大家所想的把父母抓起來,而是視情況對父母進行指導。
家長要對孩子所犯下的錯誤負責任,並且要改進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促進法”在一審的時候並沒有“促進”二字,兩個字的差異由不同意味,“家庭教育促進法”意味着有關部門對家長有促進的責任。
“家庭教育促進法”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指引”,另一個是“賦能”,家長要正確地理解這項法規,這並不是為了懲罰家長,也不是為了批評家長,真正的目的是幫助家長。
家長是家庭教育的主體,當家庭教育出現問題時,有關部門會指引家長採用正確的方法解決,賦予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能力。
在一審稿中其實有“罰款”和“拘留”等懲罰措施,後來在明確方向之後就刪除了,家長如果真的在教育上有問題,主要是以批評教育的方式來糾正家長。
這一法規讓很多家長重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存在問題,同時也讓不少家長聯想到了今年的另一個重大教育改革“雙減”,兩者有何關係呢?
“家庭教育促進法”和“雙減”有什麼關係?其實“家庭教育促進法”中有和“雙減”政策相呼應的觀念,家庭教育法強調的是立德樹人,讓家長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心理、身體以及品德、習慣等等,不能只關注學習成績。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如何面對“雙減”政策是個重要問題,“家庭教育促進法”也是在進一步落實“雙減”。
“雙減”政策的落實主要靠的是家長,這種情況下家校要協同,共同為立德樹人而努力,學校和家長要承擔起共同育人的責任,家長應該盡力配合學校,學校要對家長做好引導。
家長和學校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就是減少家庭教育的負擔和學生學習的負擔,“家庭教育促進法”和“雙減”政策的宗旨是相同的。
這部法規可以讓父母學會如何當好一個合格的家長,幫助家長承擔起家庭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完成家長相應需要完成的任務。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待這一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