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發現:媽媽認真陪伴長大的孩子,社交能力更強,性格更好
近日,無數網友都被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裏霍思燕的小兒子圈粉了。6歲的嗯哼(小名)的懂事程度令人驚歎,他能在媽媽不舒服的時候把媽媽照顧得有模有樣,且獨自外出買東西毫不畏懼,嫺熟大膽。不少網友十分好奇霍思燕是怎樣教育出這樣聰明乖巧的孩子?而霍思燕則提到了一個極其關鍵的點:要好好陪伴孩子。
孩子於父母而言珍貴異常,是父母最好的禮物。但養育孩子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面對孩子的降臨,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認真陪伴孩子。
然而,現如今有不少父母因為工作忙而把孩子給爺爺奶奶幫忙照顧,殊不知這樣會給成為留守兒童的他們無論是在性格上還是心理上帶來許多不良的影響。
為什麼媽媽的陪伴如此重要呢?因為母子依戀是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接觸到的第一種社會關係。
特別是剛出生的寶寶憑藉媽媽的聲音和氣味等判斷其是否在自己身邊,而只要知道媽媽在身邊的寶寶會較少哭鬧,睡得十分安心,也就是所謂孩子對媽媽的依戀。
據資料顯示,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安斯沃思把孩子對媽媽的依戀分為3種類型:安全依戀型、迴避型依戀和矛盾型依戀。
屬於安全依戀型的孩子對媽媽有強烈的依戀感,喜歡跟媽媽親近,但是並不是十分黏着媽媽。即使離他有點遠,只要能看見媽媽在,他就能夠安心玩耍。這種孩子雖然有時自動遠離陌生人,但有時也會主動靠近,有想要跟媽媽以外的人進行社交的想法。
屬於矛盾型依戀的孩子這對媽媽的依戀表現得較為矛盾。當媽媽走時,他會哭鬧,但等媽媽回來的時,他也不立刻糾纏媽媽,還很排斥,需要跟媽媽呆很久才能表現親近。而對於陌生人也表現得十分矛盾,雖不排斥,但與其接近會感到焦慮不安。
這三種類型的依戀關係恰好與三種成人的社交能力類型相對應。
安全依戀型的成人容易與別人親近,並能與陌生人輕鬆交流,快速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 ;迴避依戀型的成人會主動避開與陌生人溝通,世界裏只有自己,只相信自己;焦慮矛盾型的成人則有心無力,雖有想與人交流的想法,但卻不知道該怎麼做。
事實證明,媽媽的陪伴對孩子的社交能力有着深遠的影響。
孩子社交能力強長大更受歡迎,培養娃的社交能力,責任在家長
1、 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用心陪伴
阿紅的兒子華華在幼兒園裏很膽小,不敢主動與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玩耍,上課從不舉手發言,老師則問阿紅是不是平時工作太忙沒時間陪伴孩子造成的?其實阿紅的工作時間是比較自由的,由於性格的原因,她沒事就喜歡宅在家裏,按理説來她是有很多時間陪自己的孩子的,但她在陪孩子的時候,並沒有跟華華進行互動交流,更多的是華華自己玩耍,或者是自己看電視。
而阿紅手裏永遠捧着手機,不是在刷朋友圈就是在逛淘寶,時不時會説一句:“華華,該做作業了。”這樣的陪伴是十分蒼白的,並不是在孩子身邊就是陪伴。媽媽們一定要認真陪伴孩子,要切實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2、 主動給孩子創造社交機會
媽媽們在做到前文所説的用心陪伴孩子之後,接下來便是多為孩子創造社交機會,在適當的時候教孩子一定的社交方法和技巧。比如,孩子想吃小夥伴的零食,但又不敢自己去借。這時,媽媽們千萬不要替孩子去借,而是教孩子如何向小夥伴開口,讓他親自去詢問。“我可以吃一點你的零食嗎?”“我能和你交換零食吃嗎?”
或許孩子一開始還不敢説,那麼這時就需要媽媽們的鼓勵和引導了,就算最後孩子的請求被拒絕了,但他也有了一種自己解決問題的成就感。等下次再遇到同樣的事情時,他就懂得該怎麼做,而不是時刻都依賴家長。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交流,實際上都在為孩子的社交創造了機會,幫助孩子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與其被動地等待,還不如主動尋找並創造機會。媽媽們平時多帶孩子出門,讓他有更多接觸別人的機會。除此之外,媽媽們還可以經常帶孩子去拜訪親戚朋友,或者在家裏來客人時,讓孩子學學如何接待客人,做一些簡單的工作。這些對於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都十分有利。
3、 教會孩子文明禮貌用語是社交成功一大步
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很崇尚禮儀。一個不懂禮貌、只知道罵人的孩子是很不招人喜歡,也無人願意與其親近。俗話説:禮多人不怪。這也説明了文明禮貌的重要性。因此,媽媽們應在日常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多教其使用文明用語,例如:“你好”、“請”、“謝謝”、“對不起”等等。
這樣的孩子懂得如何尊重別人,禮貌待人,利於與他人進行和諧的交流與相處。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不拘小節,忽視了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教育與培養存在着一定的影響。因此,父母們首先得從自身做起,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父母之間要多注意文明用語,儘量不吵架,不大聲喧譁。對待孩子也要持尊重與禮貌的態度,給孩子樹立優秀的學習榜樣。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