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濕氣重,不妨試試這5個方法,或能減輕體內濕氣,需瞭解

體內濕氣重的外因是環境影響,內因是脾臟出現了疾病。

脾臟的功能很多,其中有一個功能是運化水液,如果這個功能減弱,就會造成水液積聚,導致身體濕氣重。

中醫認為致病的“邪氣”有六種,其中濕邪最難祛除,幾乎所有人的體內都有濕氣,只是輕重不同。

所以期望完全祛濕不現實,但可以通過調理來減輕濕氣,身體就會輕鬆不少。要解決濕氣重的問題,可以試試以下這些方法。

體內濕氣重,不妨試試這5個方法,或能減輕體內濕氣,需瞭解

1、防止濕氣外侵

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1)不要久留於潮濕陰冷的場所;(2)沒有乾透的濕潤衣服不要穿,尤其是內衣內褲;(3)被褥要保持乾爽,出太陽時拿出去曬一曬;(4)如果房間濕氣太重,應注意開窗通氣,也可以用空調的除濕功能進行除濕。

體內濕氣重,不妨試試這5個方法,或能減輕體內濕氣,需瞭解

2、適量運動

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活躍脾臟加速水液運化,讓濕氣及時排出體外。

濕氣重時往往很多器官組織都存在積水,運動可以使各個器官組織都活躍起來,在脾的主宰下,共同完成水液的新陳代謝,吸收或轉運積聚的水分,達到動態平衡。

通常濕氣重的人懶於運動,而越不想動就越應該動。

體內濕氣重,不妨試試這5個方法,或能減輕體內濕氣,需瞭解

3、飲食防濕

有人説,“酒肉穿腸過,濕氣體內留”,就是指濕氣的增加與酒肉有很大關係。

人類本來與草食動物一樣牙齒是平齒,適合吃五穀雜糧,但現代人吃肉食太多,所以濕氣很重

草食動物體內濕氣與人類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濕而病者更是寥寥無幾,就是因為它們吃的是草本植物。

容易導致濕氣重的飲食有:肉類、油炸、甜食、生冷、酒、碳酸飲料等。如肉類的脂肪產熱高,熱高則生濕;生冷食物傷脾,也會導致濕氣重。

體內濕氣重,不妨試試這5個方法,或能減輕體內濕氣,需瞭解

4、食療祛濕

健脾祛濕的食品主要有:薏苡仁、芡實、蓮子、白蘿蔔、小米、扁豆、玉米、紅小豆、紫菜、冬瓜、海帶、木瓜、山藥等。

濕食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利尿,利尿是祛濕的有效途徑。把祛濕食品結合某些祛濕中藥,製成組合食物,效果會更好。

以下略舉一例:清熱祛濕粥,先將木棉花、燈芯花、川萆薢、茯苓煎煮取汁去渣,再加入薏苡仁、芡實、紅小豆、白扁豆等一起煲粥,温服。

體內濕氣重,不妨試試這5個方法,或能減輕體內濕氣,需瞭解

5、中藥調理

中醫認為脾臟喜燥怕濕,若被濕氣干擾,則運化失常,又加重濕氣,如此惡性循環。

所以中藥祛濕的基本原理就是健脾祛濕,如著名的五皮散:生薑皮、茯苓皮、大腹皮、桑白皮、陳橘皮,五味中藥各取等量,煎藥內服,可以健脾理氣,消腫利水,用於脾虛濕盛者。

如果食慾不佳、噁心欲吐、大便溏瀉不成形,總想睡覺,那就是濕氣重累及消化功能了,可用平胃散:厚朴(姜制)、蒼朮、陳皮(去白)、甘草(炙)。加藥引生薑少許、大棗數枚,可以健脾祛濕,健胃消食。

體內濕氣重,不妨試試這5個方法,或能減輕體內濕氣,需瞭解

綜上所述,濕氣重時應以中醫調理為主,首先要考慮脾臟的狀態,祛濕一定要同時健脾,脾功能不強就會牽連多個臟腑的功能受限

人是一個生命綜合體,對內祛濕健脾的同時,必須排除外部因素的拖累,如避免潮濕環境、加強運動、注意調節飲食和生活方式,內外兼修才能事半功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5 字。

轉載請註明: 體內濕氣重,不妨試試這5個方法,或能減輕體內濕氣,需瞭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