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三歲後,父母別在這幾件事上越界,尤其第三件,對娃影響挺大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健康

執筆:陳芳

主編: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歷來就有“女大避父,兒大避母”的説法,它的意思是兒子長大應該與母親保持一定的距離,而女兒長大則應該與父親保持一定的距離,其主要目的就是傳達一種性別意識。

性別意識的發展

2歲左右

通過研究發現,2歲左右的孩子就已經能夠使用男孩、女孩之類的稱呼。

但是對他們而言這並不是對性別的區分,也不是對物品的稱呼,而是一種分類,所衣這個階段出現了啓蒙,但是其理解還是過於表面。

3-5歲

在正常的情況下,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性別會非常敏感,不僅能夠準確的認識自己的性別,還會對與自己性別不同的人充滿好奇。

很多孩子甚至會向自己的父母詢問相關的問題,常見的就是對自身如何來到這個世界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會覺得難以啓齒,所以會以“你是媽媽撿來的”、“從天上掉下來的”等各種荒謬的説法來告知,這樣對其性別意識的培養有非常不利的影響。

7歲左右

正常發育的孩子到這個階段已經擁有比較完整的性別意識。

不僅能夠正確正確區別男女,對於不同性別在相處中應該注意的事情也會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所以到了這個階段,父母和孩子一定要保持好距離,不要破壞孩子性別意識的穩定。

孩子三歲後,父母別在這幾件事上“越界”

1、睡覺時

在孩子年齡較小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和父母一起睡覺,這一方面會方便進行照顧,建立起安全感,同時也能增進親子關係。

然而到了3歲左右,父母請儘量讓孩子獨自入睡,以免對其已經比較強的性別意識造成干擾。

2、穿衣時

父母幫孩子換衣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孩子有了性別意識的時候,父母就應該避開了,無論是幫他們穿衣服還是當着他們的面換衣服都是不行的。

3、洗澡時

家中孩子太小的時候父母一定會給他洗澡,但是當3歲左右,也就是性別意識萌生的時候,就應該教會他們自己動手洗澡,如果沒有辦法辦到,那也應該遵守兒子由爸爸幫忙,女兒有媽媽幫忙的規則,這對孩子影響挺大。

PS:由於在洗澡過程中,將會看到身體各個部位,三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有羞恥心,此時父母需要建立與孩子的相處界限,及時避嫌能夠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和尊重別人的隱私。

4、上廁所

所有的廁所都分男女,這意味着廁所是一個性別比較分明的地方,所以父母應該從小避免當着孩子的面上廁所。而在幫助他們上廁所的問題上,仍然需要在3歲左右的時候交給父母中性別相同的那一方。

如何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1、不欺騙

面對孩子詢問與生理有關的問題時,很多家長會選擇欺騙。比如在面對孩子詢問自己的來歷的時候,常常會選擇敷衍了事或者胡編亂造,很少有會給他們進行科普的。

“這種問題講起來很羞恥”、“孩子太小不能承受”是這些父母最常見的想法,他們忽略了孩子已經逐漸萌生的性別意識,給出錯誤的答案,會給他們造成錯誤的印象,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其性別意識的積極發展。

所以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家長應該認真解答,但是不要用過於露骨的詞語,但一定不能是欺騙性或者誤導性的答案。

2、主動引導

在孩子性別意識出現的時候,家長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而且應當是主動性的,而不是被動的等待孩子出現某些問題才進行這一過程。

主動給他們講解不同性別身體部位的差異,讓其能夠了解自己的身體特徵,當然並不是完全直白的講解,可以在進行遊戲的時候順帶講解。

3、保護隱私

父母應該意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一件物品,而是一個生命,和我們任何一個普通人一樣,隱私需要被尊重。

告訴他們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哪些地方是不能被別人觸碰的,當然對家長而言同樣需要注意自身的行為,不要讓孩子被動的接受某些負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