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5日)20點25分,我們將迎來“立夏”節氣。立夏之後不僅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養生方式也發生着改變。
“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胃。”傳統中醫認為,一年四季中,夏天屬火,火氣通於心,易煩躁不安,出現失眠、口腔潰瘍等上火症狀,因此立夏養生首先要“養心”,飲食、起居和運動鍛鍊上,也需有所注意。
清飲食 宜茶飲
立夏時節的飲食原則是多食酸少食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建議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可達到強心的作用,少吃動物內臟、肥肉和過鹹食物等。
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增加纖維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的供給,預防動脈硬化。而夏季養心,紅色食物最適當,中醫講究“五色入五臟”,紅滋心,從陰陽五行來説,紅為火,入心,故而紅色食物補氣補血。比如:紅棗、番茄、胡蘿蔔、櫻桃、紅豆、紅米、紅蘋果等。
推薦荷葉薏苡茶,此茶有助於消食消脂,健胃,活血祛淤。對於濕熱體質或痰濕體質中的高血壓病、高血脂症、冠心病的人羣尤為適宜。
慎起居,忌貪涼
立夏後日照增加,晚間睡眠往往不足,此時午睡對保障身體健康、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生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午睡時間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會讓人感覺沒有精神。午休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着涼受風。
隨着天氣轉熱,人們愛吃剛從冰箱中取出來的水果、飲料等。特別是腸胃功能較弱的兒童,在吃後半小時左右最易發生劇烈腹痛,嚴重的還會出現噁心、嘔吐、頭暈、腹瀉和全身冷戰等症狀。所以要記住夏季很熱,但不要貪涼。
補充水分、慢運動
立夏之時,人體的水分容易通過出汗、呼吸而大量失去,再加上天氣變化反覆無常,使人體的新陳代謝不能保持平衡和穩定,導致生理機能失調而引起“上火”症候,諸如咽乾口燥、食慾不振、大便乾燥、小便發黃等。
中醫認為,汗血同源,發汗後要立即補充水分,以免汗多傷心。特別是運動愛好者,運動前可自備一些降温止渴生津的養生飲品,比如綠茶、綠豆湯、酸梅湯等。
運動後大量出汗,還應適當補充電解質,如飲用淡鹽水等。補充水分,不僅是解渴,還能促進體內致熱物質從尿、汗中排出, 達到清熱排毒之目的。而活動強度以不感到疲憊為宜,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以減少心臟負荷,防止心肌缺血發作,故應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