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粗糧,美味又健康?2種吃法被“點名”,比精糧還“精”
多吃粗糧,美味又健康?2種吃法被“點名”,比精糧還“精”
自從我們把纖維素納入人體所必需的7大營養素之後,粗糧就逐步被人們重視起來。
尤其是近些年來,由於飲食過精所引起的肥胖的問題;以及隨着人口老齡化,導致一些老年慢性疾病發病率的攀升的問題。所以粗糧開始成為我們桌子上的“香餑餑”,成為餐桌上必備的美食佳餚。
傳統意義上的粗糧可以分為三類:
一、各種雜糧:比如玉米、高粱、小米、蕎麥等穀物。此外還有一些豆類,比如大豆、扁豆、綠豆、紅豆、小赤豆等。富含膳食纖維,同時也含有一定量的澱粉以及各種礦物質與維生素,是非常受歡迎的主食替代品,作為輔食經常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
二、根塊類作物:比如蓮藕、山藥、番薯、芋頭、馬鈴薯、大薯等,包括南瓜也屬於粗糧。也是含有豐富的纖維素以及澱粉,也是可以作為主食的替代品的。
三、全穀物:比如糙米、全麥(沒去掉麥麩)等,沒有經過精加工的穀物,也含有豐富的纖維素,也屬於粗糧。但是去掉麥麩(米糠)之後,失去了更多的粗纖維,就屬於精糧。
所以,粗糧是相對我們平時吃的精米或精面而言的,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富含粗纖維的一些糧食作物。
關於粗糧的3個“傳説”,都是真的嗎?
1、粗糧可以幫助減肥?
在以瘦為美的大背景下,減肥成為一種時尚,當然不排除是有一大部分人確實有減肥的需求。那麼多吃粗糧真的可以減肥嗎?
理論是可以的,因為粗糧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而澱粉含量相對較低。膳食纖維雖然也屬於糖類,但是不能被吸收利用,也不能給人體提供能量。所以吃粗糧可以增加飽腹感,又可以減少熱量的攝入,從而可以更好的控制體重。
2、多吃粗糧可以降血糖?
粗糧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澱粉含量較低,所以在進入人體之後,在胃部存儲的時間較長,從而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所以對於一些高血糖者來説,在飲食過程中,合理添加些粗糧,這樣有助於血糖的穩定。
正常情況下,人體在餐後1小時內血糖會迅速攀升,餐後2小時血糖開始下降;餐後3小時,血糖可以回到正常的水平。合理控制飲食,適當增加些粗糧,減少精糧與甜食的攝入,有助於血糖的穩定。
然而,粗糧作為一種食品,始終是不具備藥品功能的,所以單純的説“吃粗糧可降低血糖”,這個觀點是不成立的。有利於血糖穩定與降低血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3、多吃粗糧可以提高胃腸消化功能?
粗糧中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一來可以使得食物在胃部停留時間更長,促進胃腸蠕動,從而提高人體消化吸收功能。同時,吃多了粗糧還會增加排便量,從而起到清理腸道的目的,有助於提高胃腸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一些胃腸功能比較弱,比如老年人、嬰幼兒或者有胃腸疾病的人。如果進食粗糧,或者説進食過多的粗糧,也會增加胃腸的負擔。甚至可能導致維持無法對粗糧進行消化吸收,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
所以是否對胃腸有利,這是不能一概而論的,與人體胃腸功能,以及進食粗糧的量有很大關係。
關於粗糧的2種吃法,比精糧還“精”,完全失去粗糧的意義
粗糧由於粗纖維比較多,所以往往口感比較差,人們在飲食過程中為了提高口感,會想嘗試很多烹飪方法,導致粗糧中的粗纖維丟失,從而失去粗糧本身的優勢。
1、粗糧精製
比如玉米、番薯、山藥、葛等,均屬於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粗糧。然而如果加工成玉米澱粉、番薯澱粉、山藥澱粉以及葛粉等。那麼就完全去除了原本食材中的粗纖維,剩下的就是澱粉,澱粉是一種可消化多糖。
要知道,即使我們精製的大米或麥粉中,澱粉的含量也只有55%左右。所以,粗糧精製之後就不再屬於粗糧,甚至比精糧還要“精”。
2、粗糧加糖或加油烹飪
粗糧細作之後,依然保留了原有的粗纖維,所説以還是我們的粗糧。然而在烹飪的時候,一些人喜歡加糖,口感會更好。比如玉米餅,窩窩頭、發糕等,如果在其中加入大量的糖分,或者用油炸。口感當然更好,但是也失去了粗糧的意義,加糖之後的玉米餅,血糖上升的速度更快。
而油炸,或做煎餅果子,其中的油脂含量會很高,脂肪中的熱量比澱粉更高,更容易倒導致熱量超標。所以同樣是粗糧,不同的烹飪技巧也是不同的。
粗糧的推薦吃法:
1、吃原味;比如番薯、玉米、香芋、山藥等可以清蒸,或煲湯味道就很不錯。
2、粗糧細作:可以把粗糧粉碎,然後可以與一些蔬菜混合做成餅,或者各種糕點,也可以加入些肉類混合。
事實上,做成各種餅,保持粗糧的原味,同時加入更多品種食材,營養價值也就越全面,符合人體對七大營養素的需求。
總而言之,重視養生,我們不僅要意識到吃粗糧的重要性。同時也要尊重科學,注意健康的烹飪方式,保持粗糧原本的特性,才更有利於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