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假期甩掉“包袱” 67.3%受訪家長認為家長首先要轉變教育理念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潘澤強

讓孩子假期甩掉“包袱” 67.3%受訪家長認為家長首先要轉變教育理念

“雙減”後的首個寒假,不少家長都放手讓孩子們充分享受假期時光,但也有家長還是給孩子安排了學習班。如何落實“雙減”精神,讓孩子們享受這個假期?

上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受訪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7.3%的受訪家長認為家長首先要轉變教育理念,重視孩子全面發展。

北京西城區初中生家長寧馨(化名)對記者説,她從不推崇給孩子報課外補習班。這個假期更是讓孩子實現了時間自由支配。但也還有家長為了給孩子上補習班,報了小班或私教等。她覺得,有些家長對孩子當前的成績、未來的升學考試以及就業狀況有焦慮感,需要通過給孩子更多學習壓力的方式去緩解這種焦慮。她認為,“雙減”落實的效果好不好,家長的觀念非常關鍵,教育管理方面的配套政策落地也很重要。

“‘雙減’給了孩子們更充分的課餘時間,家長就應該利用好。探索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們走出家門,打開眼界。這無疑會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成長。”寧馨説,孩子喜歡拉二胡、看課外書。假期裏,除了讀了自己喜歡的《哈利波特》原版書,還根據學校的指導書目讀了《海底兩萬裏》、《三體》等書籍。孩子也喜歡觀光旅遊,假期裏一同遊覽了不少衚衕小巷。“等疫情過後,我會更加充分地利用假期,帶孩子走遍全國”。

同時,她提到,“雙減”後,孩子的學校不再公佈分數,只是按人數佔比將學生成績分為了ABCD四級。“家長和學生只知道自己的分數,不清楚具體排名,比較擔心會淡化孩子的競爭意識,也不利於設定適合的目標”。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教育部中國人民大學教育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立國教授分析,學校作業少了,孩子在家“該怎麼過”的問題就急需解決。“目前看,政策上的銜接是不夠的。如果離開了社會、家庭、學校三個層面的銜接與努力,孩子在減負之後就容易無所事事、沉迷遊戲等。家長要改變教育觀念,更好地適應減負帶來的變化,多帶孩子參與社會活動。學校的後續政策應當及時跟上。社會層面,應多利用少年宮這些青少年公共活動場所,舉辦活動”。

落實“雙減”精神,讓孩子們甩掉“包袱”,67.3%的受訪家長認為家長首先要轉變教育理念,重視孩子全面發展,63.2%的受訪家長希望嚴查、嚴厲打擊變相違規培訓,47.9%的受訪家長希望學校提供假期託管服務,42.3%的受訪家長期待社區發揮作用,整合資源提供有益去處。

寒假馬上結束,各地中小學陸續開學。許多學校都開設了課後輔導,推行分層、個性化作業,進行精細化管理。李立國認為,這對老師提出了更多挑戰。尤其是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增大很多。

那麼如何能保證“雙減”的落實效果?他建議,中小學適當增加編制,在提升教學服務質量的同時適當減輕教師壓力。在經濟上要避免一刀切,可以適當向家長收取成本費用。在財政支持有限、只依靠財政補貼難以保障教師收入的情況下,增收一些託管費用,為老師獲得合理的加班費用。“對於貧困家庭,按照國家標準進行費用減免,同時保障課後服務參與上的自願性”。

受訪家長中,孩子在讀小學1-3年級的佔37.3%,讀小學4-6年級的佔36.1%,讀初中一二年級的佔16.8%,讀初三的佔9.8%。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8 字。

轉載請註明: 讓孩子假期甩掉“包袱” 67.3%受訪家長認為家長首先要轉變教育理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