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這個州為何在疫苗接種中領先全國

德國這個州為何在疫苗接種中領先全國

3月10日,德國柏林,德國衞生部長勞特巴赫(右)為一名男子接種新冠疫苗。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綜合編譯 袁 野

在德國,有個州幾乎處處墊底,在新冠疫苗接種方面卻成了全德第一。這就是德國北部的不來梅。

不來梅做對了什麼?

“我們的方法是深入民眾”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不來梅是德國面積最小、最貧窮的州,教育水平相對低下,兒童貧困率高企,但在疫苗接種方面是德國第一。該州90%以上人口接種了兩劑新冠疫苗,而全德平均水平為75%。

據德國“德國之聲”電台報道,不來梅的成功殊為不易。移民佔該州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德國各州中最多的。移民往往比在德國出生的人更不願意接種疫苗。

“不來梅如此成功,是因為當地很早就意識到深入社區的重要性。”社區衞生調解中心負責人瑪麗克·格斯特曼對《紐約時報》説,“你不能滿足於設立一個接種中心。你必須走進社區,接近人們。”該中心負責在不來梅一個貧困社區推廣疫苗。

“我們的方法是深入民眾,與社區建立聯繫。”不來梅州州長兼不來梅市市長安德烈亞斯·博文舒爾特説。他將該州的成功歸功於由當地老年人、宗教領袖、活動人士和公立機構僱員組成的緊密網絡。他説,在不來梅,社會紐帶是必需品,尤其是在貧困地區。德國紅十字會不來梅分會迅速組建了流動接種小組,調派了兩輛疫苗接種車和9輛公交車,作為流動接種點和留觀室。

“你必須主動接近人們,必須與他們面對面,解釋給他們聽。”德國聯邦政府專家委員會成員、病毒學家梅蘭妮·布林克曼表示,德國此前將重點放在確保新冠疫苗足夠覆蓋人口,卻忽略了宣傳推廣工作。

“最後幾個百分點是最難的。”她説,“有些州在這方面花足了心思,效果很好。”

“誠實永遠是最好的策略”

在一個陽光明媚但寒風刺骨的早晨,一輛五顏六色的疫苗接種卡車停進格羅佩林根貧民區一家商場的停車場,一輛退了休的公交車停在它旁邊。卡車上配備了加熱器和咖啡機,讓接種完新冠疫苗的人能喝上熱咖啡,在公交車上休息。

社區衞生工作者比倫特·阿克薩卡能説流利的土耳其語和德語,他一直在這個地區“巡視”,挨家挨户地敲門,敦促人們在日曆上圈出“疫苗日”。起初人們興趣不大,許多人覺得打完第一針就夠了。

21歲的敍利亞移民納吉拉·坎巴爾沒理會阿克薩卡。這天早上,當她帶着3個孩子路過時看到了這輛卡車,車上用7種語言寫着“提供疫苗接種”。此時沒人排隊,看起來是接種第二針的最佳時機,於是坎巴爾走了過去。《紐約時報》稱,這正是不來梅成功的原因:不只提供疫苗,還專門組織人力勸説人們接種。

在過去的11個月裏,阿克薩卡走遍了日託中心、縫紉俱樂部、語言學校和移民融合培訓班,四處解釋新冠疫苗的原理、重要性,以及可能的副作用。“誠實永遠是最好的策略。”他説。

在一個工人社區裏,由8名女性組成的團隊也在説服人們接種。她們都會説至少兩種語言。這樣的團隊在不來梅有很多。

出生於加納的佩興斯·邦蘇告訴《紐約時報》,她的人脈和文化背景幫上了大忙。邦蘇會説德語、英語和加納的特威語,作為一家女性中心的顧問,她很容易贏得移民母親們的信任,推廣疫苗事半功倍。“信任極為重要。”她説。

不來梅的成功來之不易

不來梅的成功並非理所當然。近日,德國議會投票否決了一項強制60歲及以上人口接種疫苗的法案,該法案是德國總理朔爾茨力推的。

“對曾經以抗疫成功為榮的國家來説,這顯然是一大挫折。”“德國之聲”評論道。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來梅的努力顯得尤其可貴。

薩布琳·雷希菲攥着一包小冊子,站在格羅佩林根的疫苗接種車外對人們微笑。雷希菲的首要工作是維持排隊接種者的秩序,確保每個人都拿到了表格。不忙的時候,她會與路人聊天,鼓勵他們接種。她會説阿拉伯語、斯瓦西里語等5種語言,非常適合這項工作。

坎巴爾走過來時,雷希菲用阿拉伯語向她打招呼。意識到坎巴爾的德語水平不足以填寫表格時,她開始為坎巴爾做翻譯。

工作人員盡力表現得和善,但坎巴爾兩歲的兒子哭了起來,並很快變成嚎啕大哭,他的姐姐也開始哭。工作人員趕忙拿來餅乾安撫他們。

“如果帶着3個孩子乘公交車去市中心(接種),會是個相當大的挑戰。”負責推廣疫苗的彼得·齊格特拉格在一片喧鬧中對《紐約時報》説。得益於當地的疫苗推廣計劃,坎巴爾不必花好幾個小時趕到市中心的接種點。

這麼容易就能接種疫苗,坎巴爾很高興。“我丈夫一下班就會過來。”她捲起袖子,準備接種。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62 字。

轉載請註明: 德國這個州為何在疫苗接種中領先全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