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前,父母就要定下的5個規矩,品格教育讓孩子終身受益
在教育孩子方面,傳統的父母會相信“棍棒下出孝子”的理論。但作為新時代的家長,我們不應該崇尚武力,但規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父母越早給孩子制定規矩,就越有利於孩子品格的養成。
很多父母一提到給孩子定規矩就會很迷茫,不知道應該定什麼規矩,如何制定規矩。其實在孩子6歲之前就要給孩子制定一些規矩,因為這些規矩你小時候不教,長大後就更難教了。今天我們談論的5個規矩,父母制定越早,越有利於孩子品格的養成。
孩子6歲前,父母一定要制定的5個規矩
1、珍惜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孩子,他們把玩具丟得到處都是,拼圖和積木常常東一塊西一塊,這是父母沒有教會孩子愛惜;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孩子,一張紙只寫幾個字,鉛筆斷了就扔,衣服也只穿一次,這是父母沒有教會孩子節約;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孩子,他們有了新玩具和新書包不懂珍惜和愛護,甚至三五天就丟了,這是父母沒有教會他們珍惜。
如果我們從小就不教孩子節約的好習慣,孩子長大後就一定不懂得什麼是節儉。如果我們從小不教會孩子珍惜和愛惜,孩子長大後就不知道東西的來之不易,更不能體會父母的辛苦。
父母給孩子制定節約和愛惜的規矩,就是在對孩子進行責任感教育。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一些孩子,他們上了小學以後還不會自己穿衣吃飯,都需要父母來幫助,這是孩子過度依賴父母導致的後果。
在孩子一歲的時候,父母就要訓練孩子自己端杯子喝水和穿脱衣服的能力,而不是父母幫忙。寶寶2歲的時候,就要具備自己穿鞋,自己吃飯的能力,有困難的時候要學會向父母求助,而不是父母一味地包辦。三歲的孩子渴了,就會自己找水喝,穿衣服時可以自己扣扣子。孩子四歲之後就要嘗試自己刷牙,如果擔心孩子刷的不乾淨,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補刷。孩子5歲的時候,玩過的玩具就要學會自己收拾乾淨,上廁所也能自己擦屁屁。
父母給孩子定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規矩,都是培養孩子獨立的基礎和前提。
3、懂得等待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會忽略等待教育,這也是現在很多孩子都很心急的原因所在。如果父母教會孩子如何等待,孩子以後就不會衝動,未來的學習和人際關係才會好,因為懂得等待的孩子才能懂得尊重別人的需求。
培養孩子等待教育的過程,父母一定不能養成孩子想要就要的壞習慣。教會孩子學會等待,就要從教會他們延遲滿足開始,這樣長大後的孩子對物質需求就不會那麼高。孩子在4歲之前基本上是沒有等待地耐心,但4到6歲卻是等待教育的黃金期。
父母給孩子制定等待的規矩,就是為了今後培養耐心的前身。
4、學會控制情緒每個人都會生氣,大人如此,孩子也不例外。從小教會孩子不能越界的生氣,是每一個父母的責任。一個人的情緒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生活中模仿學來的。父母有責任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地發泄情緒,但不能隨意發脾氣。
一到兩歲的寶寶不高興時,就會拉媽媽的衣服和頭髮,這時候父母必須告訴他“不可以”。
三到四歲的孩子稍不順心就會哭鬧、摔或者踢東西,父母要告訴孩子:“只要你不哭不鬧,父母才會耐心傾聽你的想法”
五到六歲的孩子不高興的時候,我們要教會孩子不要口出惡言,要學會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
父母給孩子定下控制脾氣的規矩,就是教會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將來孩子會是一個高情商的人。
5、尊重我們在飯館吃飯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孩子大聲喧鬧、跑來跑去,招來別人的反感和責備。孩子6歲之前並不知道這樣會干擾到別人,這些都屬於正常的。父母應該給孩子制定尊重的規矩,這有助於幫助孩子學習如何尊重別人,孩子也能體會到被尊重的需求。
教孩子學會尊重,第一步就要要求孩子多看、多聽、多想,讓孩子慢慢學會換位思考,提前結束太自我的時期,這樣的孩子才會更受歡迎。
父母給孩子制定尊重的規矩,就是培養孩子自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