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味常用的“除濕”良藥,能“通瀉三焦之水,清利一身之濕”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健康

且濕邪其性重濁、粘膩,除之如繭中抽絲,若非有善瀉水除濕之藥,難以撼濕邪黏濁之性。

常用除濕之品有茯苓、薏米、赤豆諸藥,但多為養生預防之類,若真有水濕之疾,此類藥性稍遜。

中醫裏有常用“除濕”良藥,服之能“通瀉三焦之水,清利一身之濕”,可謂是利水除濕之佳品,此物名曰“澤瀉”。

古語有云:去水者曰瀉,而此物服之如瀉澤中之水,故名“澤瀉”。觀其名而思其意,澤瀉之名可謂一語中的。

張元素在其《醫學啓源》中對澤瀉利水除濕之效更是讚歎有加,並有記載:“澤瀉,除濕之‘聖藥’也,沉而降,能去舊水、養新水 、利小便。”

而至近代,醫者多傳承古人之言論,更奉澤瀉為“利水消腫”之良藥,其用有下。

1、澤瀉利水濕而消水腫。

水濕停滯於內,則易讓人患皮膚水腫之疾。

停滯於上焦,常見頭面眼斂水腫,初醒之刻最為明顯;停滯於中,則胸腹脹滿,以腹脹多見;流注於下焦,則足膝浮腫最為常見,尤其女子妊娠期間,足膝浮腫者頗多。

而澤瀉善“通三焦之水”,可利“一身之濕”,水濕停滯浮腫於外者,用之多有良效。

例如經方之中善利水除濕者“五苓散”,便以澤瀉配豬苓、茯苓、白朮、桂枝同用,沿用千年良效依舊。

2、澤瀉清濕熱而利淋澀。

濕熱沉濁,易聚於膀胱而患尿淋澀痛之症,或尿路結石、或小便難排,甚者更有血尿之狀。

澤瀉迅猛通瀉之力,善盪滌膀胱積熱、清利水道不通,用之往往有效。

若有結石淋症、小便澀痛難出之症,經方“豬苓湯”以澤瀉配豬苓、滑石、茯苓並烊阿膠同用有效。或再佐以車前草、金錢草、黃柏等藥,更添清熱利濕之功。

若有甚者伴有血淋之症,可借白茅根、小薊草、蒲黃炭等清熱止血之力,兼能通淋止血。

3、澤瀉能滲水濕而緩泄瀉。

濕熱藴結於內,則易有脾虛泄瀉、濕熱痢疾諸疾,而澤瀉滲水濕之力能起利小便且實大便之功,服之有滲濕緩瀉之效。

若有脾濕虛瀉者,以白朮、黨蔘等補虛健脾,以澤瀉、茯苓等滲濕緩瀉,再以煨肉蔻澀腸,滲濕止瀉之效頗佳。

而對於濕熱之泄瀉,以黃芩、黃連等清熱止痢,以澤瀉、豬苓等利濕緩瀉,可奏除濕止痢之效。

澤瀉除利水除濕之外,中醫常借其瀉腎火之力而奏止精遺之功。最為有名者莫過於“六味地黃”湯中,以澤瀉同熟地黃、懷山藥、山芋肉等同用,其效至今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