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講“三分調,七分養”,是指人體臟腑失調的時候,雖然用特別的食品、保健品或藥物進行調養,能夠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還有七分,是要在日常睡眠、飲食、情志、運動等諸方面養成良好習慣,才能使人體儘快恢復、保持平衡。
如果您想臟腑平衡、身心安康,就必須順應天地自然的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做到“和於陰陽,調於四時”,而能“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睡眠的重要性
清代醫家李漁曾指出:“養生之訣,當以睡眠居先。睡能還精,睡能養氣,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健骨強筋。”
老百姓常講:“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
人要順應自然的規律,跟着太陽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不要跟太陽對着幹。
現代人對睡眠有哪些認識誤區?
大部分人之所以難以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除了一些人本身不良的睡眠習慣以外,主要是對睡眠存在着許多誤區:
有些人認為,每天只要睡足七八個小時就行,因此覺得晚上熬夜也不要緊,白天補睡就行了;很多人晚睡或者睡眠不好,只知道第二天會感到精神疲倦,而不知道對身體有多大傷害;
許多人認為失眠、入睡難只是小問題,吃幾片安眠藥就行了,不會想到是由於體內臟腑失衡造成的;有些人喜歡夜間看書、寫文章等,覺得過了23點後安靜,人也很精神,效率高。
要想走出以上幾種對睡眠的認識誤區,我們首先必須知道,不良睡眠習慣對人體的傷害,以及何時睡眠有利於養生。
什麼時間睡眠有利於養生?
每天晚上21點~凌晨3點,是有效的睡眠時間,也是最佳睡眠時間;少睡半個小時,白天多睡3個小時都補不回來。因此建議大家把握有效的睡眠時間,最好晚上9點鐘睡覺,最晚不要超過10點半。
每天的21點~23點為亥時,三焦經最旺,屬手少陽三焦經,“三焦通百脈”。
23點~1點為子時,膽經最旺,屬足少陽膽經。一個是手少陽,一個是足少陽。少陽是什麼?少陽是初升的太陽!
人只有在23點前進入實際的睡眠狀態,少陽氣才足,人體的太陽才能升起來,才會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大多數百歲老人晚上都在9點前就寢。
凌晨1點~3點為丑時,肝經最旺。《黃帝內經》講“人卧則血歸於肝”,而且肝養血、生血的最佳時間是21點~凌晨3點。
人如果天天熬夜到1點多,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鮮的血生不成,人體臟腑得不到氣血的補養,極易失衡而致病。
怎樣才能保證良好的睡眠
引起失眠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其根本在於物質身體的失衡。為了保證良好的睡眠,睡前需要做到“五不”:
(1)不過飽
中醫講“胃不和則寢不安”,因為晚上人要休息,脾胃也需要休息,晚餐吃的過飽會加重脾胃的負擔,擾動脾胃的陽氣,從而影響睡眠。
(2)不過動
睡前不宜劇烈運動而擾動陽氣,包括睡前看電視、説話聊天等擾動心陽的活動。而且電視、音響等電器本身的輻射,也會干擾人體的自律神經。
(3)不過思
脾主思,多思傷脾,且多思易擾動心神。思、動為陽,靜、眠為陰。因此,睡前宜靜養心神,做到“先睡心後睡眼”,助陽入陰以利於睡眠。
(4)不過點
晚上11點後,膽經開陽氣動,人容易精神而睡不着,且極易耗散肝膽之氣,引動外邪侵入體內。因此最好在21點、最晚不要超過22:30睡覺。
(5)不受風
風為百病之始,無孔不入。晚上睡覺開窗、開空調等,會吹散衞護體表的陽氣;吹散以後陽氣再生,再生以後又被風吹散。
這樣一夜過去,就會把人的陽氣掏幹,第二天反而更加疲憊。因此睡前應關門窗和空調,以保護體表的陽氣。
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早晨一定要早起牀,即使在冬天也不可超過6點,春夏秋季儘量在5點之前起牀。(年輕人估計能做到的不多)。
人在寅時( 3點~5點 )肺經旺的時候起牀,能夠使肺氣得以舒展,以順應陽氣的生長。這樣有助於養肺,升起人體的陽氣,使人一天陽氣充足。
5點~7點是人體大腸經最旺的時候,人體需要把代謝的濁物排出體外;
7點~9點人體胃經最旺,所以一定要吃早飯;
9點~11點脾經最旺,這時人的消化吸收運化能力最好,所以千萬不要賴牀;
另外,早起還能增加工作效益。俗話説:“三天早起,一天工。”現代醫學證明,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壓力較小,不易患精神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