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不到玩具就咬傷別人,在這三件事上,家長要做的不是"縱容"
教育孩子每一對父母的方法都不一樣,他們各自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可以發現
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對自律、嚴格要求的父母。而有一個嚴格的父母卻不一定可以培養出來一個優秀的孩子。
週末跟朋友約好去逛街,逛累了就打算在商場裏的椅子上歇一歇。剛坐下不久遊戲區就傳來了一陣吵鬧。
仔細一看,原來是兩個孩子在玩玩具,其中
大一點的孩子趁沒注意拿起了小一點孩子的小推土機,
等小的發現自己的玩具不見了以後就開始找,發現在那個孩子手上以後
二話沒説直接上去就咬上了那個孩子的胳膊。
一旁聊天的大人被孩子的哭聲吸引過來,
那個大點的孩子都被咬出牙印了
,兩個孩子的媽媽問是怎麼回事,聽了大一點孩子的解釋,那個小一點的孩子媽媽毫不在意的説
"那真不怪我家孩子,誰讓你家小孩搶了我家的玩具呢"
。
聽到對方這樣説,被咬傷孩子的媽媽氣不打一處來,
自己孩子拿別人玩具確實不對,但咬傷別人的做法太可惡了,萬一得病怎麼辦!
最後由於咬傷別人的孩子父母不願意道歉,而且搶了別人玩具確實做的不對,兩個父母
都沒有讓孩子道歉的意願
,最後
兩家人都不歡而散。
看到這,我就在想從一個孩子的身上就可以看出他的父母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就可以看出這個的家教是怎麼樣的。
愛孩子也是需要鬆弛有度的,
要在孩子們之間劃出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界限,
包容孩子不是縱容孩子
,家長需要做的是不去"縱容"孩子。
在這3件事上不要縱容孩子
1.
不給買就撒潑賴皮
玩具好像天生的對小孩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吸引力,很多小孩明明家裏還有很多玩具,可是在和家裏人去逛超市的時候看見玩具貨櫃就走不動道了。
如果孩子執意要某個玩具和
家長不想給買的話有的孩子就喜歡用撒潑打滾
的方式問父母索要玩具。
而這種方式對很多父母都是奏效的,當孩子賴在貨架前不肯走哭鬧的時候超市人來回的過去,
孩子的哭鬧肯定會引起關注,有的父母為了面子就會向孩子妥協
。
孩子這樣的做法被
父母一次又一次的縱容
,
只會讓孩子形成思維慣性
,覺得以後只要自己想要不管什麼只要哭鬧父母就會給。這樣小的時候吃的玩具父母還可以給,
那孩子大了想要房子車子當父母沒有能力的時候呢?
因此,在孩子使出這種招數的時候父母可以跟孩子講道理,如果講不通可以先假裝買其他東西時刻暗中關注孩子,等小孩冷靜下來就好了,一定不要妥協,這時候的妥協就是在害她。
2.
到了結束時間孩子卻一賴再賴
玩遊戲確實會讓人上癮,遊戲裏誇張的特效和精緻的裝扮讓孩子感到非常的新奇,很容易一玩就上癮。
家長
可以允許孩子玩會遊戲,但一定要規定時間
,當到了規定時間的時候孩子如果不想走還在玩,這時候家長的做法應該是:
展現自己對孩子的仁慈和寬容,允許孩子再玩上幾分鐘,但一定跟他説好玩完以後如果還不結束它會有什麼後果。
小孩子的自制力本就不強,想要孩子養成優秀的自制力,需要父母外在的約束,但是強制的約束往往讓孩子更加叛逆,因此先弱後剛是我給各位家長的意見。
3.
愛偷東西
還記得小時候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孩子有一次偷了一根繡花針回家給媽媽看,媽媽不但沒怪孩子還誇獎"你真棒"
,第二次孩子又偷了針線,第三次孩子偷了衣服,就這樣
越偷越大
。
當長大後
有一次偷東西被抓到後執行砍頭的時候孩子淚流滿面
,湊到他媽媽耳邊,眾人都以為孩子在後悔,
誰知道他竟然把他媽媽的耳朵咬下來了。
這孩子説
"如果自己第一次偷東西的時候媽媽能夠嚴厲管教自己就不會淪落到這個地步,所以這是她的報應!"。
3.4歲的小孩對東西沒有一個物權意識,他們認為自己喜歡的就是自己的,喜歡"佔為己有"。
對於這種行為,家長應該嚴厲教育,不能因為這是件小事而且孩子不懂事而"縱容"他們。
在孩子小時候,因為他們沒有意識,犯了一些錯誤時沒有改正的想法,家長這時需要做的是教育孩子,而不是置之不理,這樣會永遠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