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長輩老愛故意把孩子弄哭,大人開心了,那孩子呢?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健康

面對老愛將孩子弄哭的長輩,媽媽實在有説不完的怒氣與無奈。雖然能理解長輩是出自疼惜,但看着孩子哭鬧,大人卻笑得開心,孩子的幼小心靈都留下大傷害。

朋友前幾天分享:某天她帶女兒回孃家,媽媽看見好久不見的孫女,開心抱着不放,剛好隔壁阿姨也來串門子。見孩子有人臨時照顧,她趁機上個洗手間,但不久就聽到女兒哭聲。原來阿姨拿了糖果捉弄女兒,孩子伸手要拿、大人就故意拿高,來來回回好幾次,把孩子弄哭了,阿姨卻笑得很開心……。

每被弄哭一次,孩子不愉快經驗就+1

大人看孩子可愛,總會忍不住想逗弄一下。事實上,大人的舉動沒有惡意,只是利用孩子的天真,故意捉弄觀看反應,例如害怕、哭泣、生氣,這些大人看了開心,但對幼小心靈都是不愉快的經驗,捉弄次數多,負面經驗也累積越多。

捉弄的舉動是出自對孩子的喜愛,通常開玩笑居多,但孩子會把每件事都當真,繼而引發情緒反應。這種不被尊重、不安、不舒服的感受,都會在內心留下烙印。

逗孩子 vs. 捉弄孩子,界限模糊了!

逗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快樂、有正向的情緒反應,而大人也要以孩子的角度為出發點,做出讓孩子可以接受、理解的行為。而這些行為裏,有大人的童心、幽默、智慧,能為孩子帶來快樂。反之,捉弄是大人以自己的快樂為出發點,做出讓孩子痛苦、不愉快的事,連帶引發負面情緒或感受。換句説話,這種行為是在逗大人,而不是逗孩子。

大人弄哭孩子的行為,還有這些!

★故意搶走孩子的玩具,告訴孩子‘這是我的’

★故意抓着孩子的牛奶或食物,佯裝要喝或吃掉

★故意對孩子説‘爸爸媽媽不要你了’

★對孩子説‘等等跟我回家’,讓孩子產生分離焦慮

★嚇唬孩子‘警察要來抓你了’

故意弄哭,對孩子有4個影響

逗孩子要是方式正確,對孩子來説是適當的刺激;如果錯誤,造成孩子不愉快,相對就會產生這4個影響:

1. 不易相信別人

大人捉弄孩子的舉動,對孩子心靈上會有種‘被騙’的感覺。起初會哭鬧,久了就演變成‘對大人説的話心存懷疑’,未來與人相處也會有戒心,不易真心交朋友,且被大人被騙久了,也會耳濡目染學會説謊。

2. 缺乏安全感

一旦孩子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卻沒有得到適當安撫時,心裏就會受傷,且覺得自己被欺負了,爸媽卻沒有保護他(有些人為了不得罪長輩,只好笑笑帶過),為此頓失安全感,也容易影響情緒。

3. 缺乏自信

弄哭孩子後,長輩除了笑之外,有些人還會附帶幾句,‘羞羞臉’、‘愛哭鬼’,孩子聽久了就會陷入自我懷疑(別以為孩子年紀小聽不懂哦),且成長過程中,也會把這些負面標籤往身上貼,認為自己就是不好,無法獲得自信。

4. 比較沒有膽識

孩子被捉弄哭了、還得被嘲笑,這些不好的感受漸漸地會讓孩子畏縮,做事情綁手綁腳、不敢放膽嘗試,在家裏或學校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成長過程中會變得較壓抑、孤僻。

孩子被大人捉弄,爸媽可以這麼做!

1. 即使怕得罪長輩,但仍可‘不帶怒氣地打斷’長輩行為,例如可先同理孩子的情緒‘你很難過對不對’、給予安撫,再藉機帶孩子離開現場。

2. 若爸媽是事後才得知孩子被捉弄,要儘快瞭解事發經過,並與孩子溝通、安撫並導正觀念,讓孩子知道長輩是想要拉近關係、但用錯了方式,儘量不讓孩子記恨。

3. 遇上一而再、再而三刻意捉弄的長輩,爸媽可儘量遠離,以保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