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説過: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
每個人的性格和脾氣不同,遇到不高興的事情時,所表現出的方式也不同。有的人一言不發;有的人暴跳如雷,髒話連篇,這些都是發泄心中情緒的正常方式。
小孩子遇到了委屈時,也是如此,像是內向的孩子,就喜歡獨自傷心哭泣;脾氣暴躁的孩子會選擇撒潑打滾,或是大吼大叫。有的時候父母教訓幾句,孩子會變本加厲,和父母亂髮脾氣,還會怒摔自己的玩具,希望能震懾住父母。
一些家長會感到疑惑,小孩子本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年紀,怎麼會脾氣如此暴躁呢?稍微有一點不高興,就衝着父母哇哇大叫。父母説一句話,孩子有三句話等着父母,而且態度極其惡劣,絲毫不給父母説話的機會。
為什麼年幼的孩子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像定時炸彈一樣隨時都能被引爆呢?
這是因為孩子大腦中的理智情感還沒有發育健全,孩子的情緒系統''控制''着孩子的一言一行,也就是孩子做事完全看自己的情緒。
一旦情緒受到波動,孩子不高興了,大腦就會''告訴''孩子,要發脾氣、頂嘴甚至是摔東西,孩子無法管控自己的情緒,也就會做出相應的暴躁行為。
小孩子沒有能力辨別自己的的行為是對是錯,在孩子看來,心裏不高興就大發脾氣,是很正常的現象。他們不會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或是惹父母不高興。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神經性博士舒爾,多年的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緒是孩子大腦發育、健康成長的基本條件,但是孩子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父母要做孩子的情緒轉換器。
簡單來説就是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不應該制止,應該引導孩子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直到孩子徹底冷靜。
孩子和父母亂髮脾氣時,家長可以用''五步法'',快速引導孩子的負面情緒。
1. 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孩子在和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就像是一顆炸彈,家長説的第一句話很多重要
。如果第一句話讓孩子感到不舒適,就會成為''導火索'',讓孩子情緒爆發;如果説話合理,孩子很有可能就會冷靜下來。
比如孩子晚上不願意睡覺,和父母撒潑説自己就是不想睡。
如果家長説:''再不睡我一棍子打在你頭上'',只會讓孩子更加生氣,孩子產生了叛逆情緒,就會和父母爭吵,''打死我我也不睡覺''。
家長可以這麼説:''為什麼不想睡覺呢?我知道你可能想再玩一會,可是明天我們還要早起呀,對不對。現在睡覺,説不定能夢到很多童話裏的小夥伴哦''。
孩子聽到父母説這句話後,不但情緒逐漸穩定,還會思考自己不睡覺帶來的後果,一想到可以夢到自己喜歡的''小夥伴'',孩子也就會聽父母的話,安心入睡。
2. 讓孩子分辨情緒
有些時候孩子發脾氣並不是無理取鬧,而是正常的表達情緒,只是表達的方式有些偏激而已。
家長要教會孩子分辨自己的情緒,哪些是正面情緒,哪些是負面情緒,孩子認識到了之後,也會逐漸試着管控自己的情緒。
3. 引導孩子情緒
孩子情緒不穩定,想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可以試着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給孩子一個擁抱,然後帶孩子去外面散步,或是去逛商場。一點一點讓孩子忘記自己的負面情緒。
4. 解決孩子的負面情緒
孩子即便是發了脾氣,也並不説明孩子已經宣泄出了自己的情緒,下次遇到不開心的事情還會''故技重施''。
家長耐心地詢問孩子,怎麼才能夠高興,怎麼做心裏才會舒服。讓孩子選擇管理情緒的方式。
5. 經常溝通,避免情緒爆發
和孩子起了爭執,或是孩子犯了錯誤,家長不要突然對孩子怒吼訓斥,要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和孩子一起冷靜地交流溝通,引導孩子説出自己的想法,然後一起解決負面情緒。
孩子能夠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今後在生活和工作中,情商也會更高,工作效率也會更強。他們也可以用温暖的眼光看待世界,對待身邊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