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家庭功能”這個概念?
有的家庭一家三口看上去很完整,卻可能有一方缺位,實為“喪偶式育兒”;有的家庭雖然是單親,卻能想盡一切辦法給孩子完整的愛。
是的,有些家長雖然在孩子身邊,但跟不陪伴沒什麼兩樣,從生活小細節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問題。
陪孩子坐小火車,三個家庭呈現出三種不同狀態
有位網友上傳了商場裏家長陪孩子坐小火車的記錄視頻,原本稀鬆平常的場景,卻引發不少關注。因為駛過的小火車中,展現了三種不同的家庭狀態。
第一節小火車,是一對穿着打扮很潮的父母帶着女兒。
第一排的位置原本可以坐兩個人,但父母選擇了獨留女兒一個人坐前排,兩人則坐在後面談笑風生。相較之下,女兒盡力往前坐、雙手握住方向盤的狀態,似乎並不那麼好。
這個家庭充分詮釋了什麼叫“父母是真愛,孩子是意外”,不過家庭氛圍倒是相當不錯。但看起來,這對父母完全沒有加入到孩子的快樂中來。
這其實也是大部分父母的想法,孩子想玩什麼就玩,只要不哭就好了。事實上,孩子需要的只是父母陪着自己一起玩,一個人坐在前面未必是他想要的。
再往後是一位媽媽帶着女兒,看起來兩個人都心事重重的,各自想着事情,沒有笑容也沒有交流。
媽媽手裏還拿着手機,這與生活中很多家長陪在孩子身邊的狀態一致。
第三個家庭,雖然爸爸也在,但卻一個人坐在後面玩手機,耳朵裏還塞着耳機,整個人沉浸在虛擬世界裏。
看起來這位爸爸更像是妻子和兒子的陪襯,當然也可能有不善於表達的成分。
在孩子身邊≠陪伴
看完這三個家庭的三種不同狀態後,父母需要好好反思。
評論區也有很多網友表示,這個場景很現實,聯想到平時自己的所作所為,覺得還是有必要改變的。
的確,家長愛孩子毋庸置疑,為了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物質生活在外打拼,回家想的也是儘可能多給孩子些陪伴。
但不是在孩子身邊就能算作陪伴的,好好想想你有沒有真正看到孩子的需求,並對他的問題及時回應呢?
第三個家庭儘管爸爸在場,但和第二個家庭其實沒有太大分別。
儘管光是一個畫面,不足以説明這個家庭的相處模式和親子關係,但至少從表面看來,確實詮釋了生活中父母陪伴孩子的不同狀態。
怎樣才能給孩子高質量陪伴?
1、放下所有事物一對一陪伴
這是高質量陪伴最基礎的前提,很多家長表面上陪伴孩子,實際上不是看手機就是看電視,心思根本都不在孩子身上。
你應該停下手頭所有的工作,關閉手機,全身心地陪孩子一起互動或者玩耍,出門遊玩也是不錯的選擇。
2、別總想着教育孩子
有的家長在孩子需要陪伴時不陪,一來陪伴孩子就開始講大道理,孩子聽得進去才怪。孩子之所以叛逆、不聽話,大多是家長長期不傾聽他們需求導致的,不可能一下就彌補回來。
真正關心孩子的需求,並且多鼓勵、多誇讚,給他正向反饋,才能避免孩子用負面情緒對抗你。
親子關係好了,你講的道理孩子自然就愛聽了,不要搞錯順序,這樣大人和孩子都很累。
3、玩耍是最佳媒介
陪伴孩子時玩遊戲是效果最好的,可以挑選那些具有教育意義和益智功能的。
當然,不同階段的孩子喜歡的遊戲也不一樣,家長要在這方面多下功夫,選擇適合孩子的很重要。比如3歲前的孩子以早教為主,兒童時期的孩子,可以玩玩圍棋、跳跳棋或者撲克遊戲。
今日話題:你和孩子的相處方式,在以上三種家庭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