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帶娃期間,最讓家長頭疼的是孩子的哭鬧。許多父母沒有辦法應付孩子的哭聲。他們基本上會聽從孩子的意願,或者冷淡地面對他們。
不過在採用這兩種方法之後,很多家長也會感到後悔:
採取哄孩子的家長都暗暗發誓!下一次我一定不能心軟,不能一直縱容着哄着他!
採取不哄孩子的家長看到孩子可憐的淚珠也感到心疼:讓孩子這麼難過,早知道哄一鬨他就好了。
不過即使家長們在下一次遇到孩子哭鬧的時候用了相反的方式,也難免陷入另一種後悔。
面對孩子的哭鬧家長到底是應該哄還是應該走?
面對這一問題,很多家長都難以進行最終的抉擇,採取哄方式的家長,即使在之後後悔自己不該一時心軟,但是在看到孩子不哭之後,心理還是感到安慰很多。
而在面對孩子的哭鬧直接走開不哄的家長,在之後雖然在冷漠對待之後也換來孩子的不哭鬧,但是也會擔心孩子的身心會因此而受到傷害。
那麼到底是該哄還是不哄呢?
關於這個問題,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專家給出的建議是:家長首先需要進行感受,看到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本身的情緒是什麼樣的?是看到孩子哭鬧感到心疼?還是感到煩躁?亦或是感到擔憂?
一定程度上,在面對孩子哭鬧的過程當中,家長的情緒同樣的重要。因為只有家長冷靜下來進行思考自己的情緒之後,才能更加理性地處理孩子哭鬧的問題。
家長們需要了解到,孩子哭鬧的過程當中其實也是孩子表達的一種方式,因為在哭鬧的過程中,孩子們也很可能會表達自己的不滿或身體不適。
而家長在哄或不哄孩子哭鬧的過程當中,其實也是希望得到孩子最後不哭的結果,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不先進行理性的處理自己情緒方面的變化,則很難發現孩子的哭鬧真正所要訴求的原因。
因此,在決定是哄孩子還是直接無視孩子的哭鬧時,家長需要先正確地處理自己的情緒。
在理清情緒之後,家長這樣做,能夠促使孩子的情商更高!
所謂的情商,簡單來講就是培養孩子自己進行處理情緒的能力,並且有效地進行識別他人的情緒,從而做出下一步的行動。
在面對孩子哭鬧時,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弗雷德教授給出下面建議:家長可以通過以下的方式進行處理,有效的利用孩子的苦惱進行提升孩子的情商發展:
1、允許孩子哭,讓孩子進行釋放情緒
家長在面對孩子哭鬧的過程當中,在可以平復自己情緒能夠進行理智處理的前提之下,家長可以允許孩子進行哭鬧。
一般情況下,孩子出現哭鬧的行為,是由於孩子內心出現了負面的情緒,這一時間如果家長一味地對孩子進行勸説“別哭了”、“別鬧了”等等,讓孩子止住哭泣。往往不利於孩子進行釋放自己內心的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釋放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也是孩子的一種本能的反應,如果家長只是一味地對孩子進行勸説,或者冷漠的無視孩子的哭鬧,很容易導致孩子負面情緒進行積壓,之後引起孩子更大的情緒波動。
因此,允許孩子進行哭鬧不失為一個讓孩子瞭解自己負面情緒的好機會。
2、引導孩子對情緒進行管理
《情緒的小怪獸》一書説過:當孩子將自己的負面情緒進行釋放之後,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進行識別自己的情緒表達,讓孩子瞭解到自己在哭鬧過程當中處於怎樣的一種情緒,之後對孩子的情緒進行不同的命名,促使孩子更加了解情緒。
然後,家長可以和孩子建立一定的共情,告訴孩子家長對他情緒的理解與接納,然後引導孩子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合理的管理,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慢慢的進行,學會與自己情緒進行和平的相處。
大多數時候,孩子的哭鬧行為不一定是一種不合理的行為,而且可能是由於孩子想要進行抒發自己的情緒,而在這一個過程當中,家長如果可以以此來引導孩子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識別以及管理,則能夠有效地提升孩子的情商發展。
當孩子對情緒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後,在他下一次遭遇同樣的事情時,他就能妥善地利用自己對情緒管理的經驗更加自信面對自己所需要處理的事件。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哭鬧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直接對孩子哭鬧進行哄或不哄的治療,雖然這樣也能有效地阻止孩子哭鬧,但對孩子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
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哭鬧時,不妨正確處理,同時進行提升孩子情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