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了“小槓精”?父母偷着樂去吧,這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表現

四五歲的孩子喜歡跟父母“頂嘴”,其實正常的發育過程,家長不要太擔心。

執筆: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隨着孩子逐漸長大,不少家長會發現,娃似乎變得越來越熊了,從兩三歲他們自我意識覺醒的時候,説話做事幾乎能把人氣個半死,到了四五歲,就活脱脱成了個小“槓精”。

基本上大人讓幹嘛就偏不幹嘛。

你讓他吃飯,他會説“為啥要吃飯?我想吃雪糕!”

你讓他早點兒睡,他會説“為啥聽你的,我不想睡!”

甚至有時候你想和孩子撒個嬌,説“來,讓媽媽抱抱。”他都會一臉鄙夷的“懟你”,“憑啥給你抱,我偏不!”

類似的情形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也都因此被“傷害”過,不少家長感慨,“當初就盼着娃能早點兒學説話,可以和我嘮嘮嗑,結果沒想到成了現在這樣子,分分鐘想讓他閉嘴啊!”

孩子成了“小槓精”?父母偷着樂去吧,這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表現

為啥孩子會出現這種喜歡“頂嘴”的情況呢?只因為是自我意識覺醒了嗎?今天咱們就好好聊聊娃“頂嘴”的那些事。

喜歡“抬槓”,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出現的階段

孩子喜歡頂嘴,並非個例,多數娃會在兩三歲的時候自我意識覺醒,開始頻繁説“不”,否定一切,等到了四五歲又開始喜歡“抬槓”,其實這是心理發展的信號,是娃必經的階段。

1)頂嘴為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訴求

很多時候,家長給娃的安排娃並不想遵守,他這時候意識不到父母的用意,也不會用更好的方式和父母表達溝通,並且覺得自己沒有被尊重,甚至覺得被父母“控制”了。

因此他們只會非常“惱火”的反抗,跟父母“頂嘴”,“憑什麼、為什麼、我不同意”等類似的詞彙多數時候會在此時冒出來。

這些“頂嘴”只是孩子孩子在表達自己的不滿和訴求,但在不少家長看來,這就是孩子“不聽話”、“頂嘴”的表現。

2)頂嘴也是孩子在試探家長的底線

很多時候,孩子頂嘴還有另一層含義,試探家長的底線。

尤其是孩子想做什麼事而父母不讓的時候,孩子會嘗試用“頂嘴”的方式來試探父母最後能不能妥協,或者能放低“底線”到什麼程度。

比如孩子想買一個多少錢的玩具,家長不許,孩子就會“抗議”或“撒潑”來試探父母,如果家長無動於衷,甚至發火,那麼孩子就知道,這個價格或者這個檔次的玩具我是求不來的。

孩子成了“小槓精”?父母偷着樂去吧,這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表現

但如果家長妥協或者有了退讓,那麼孩子就會知道家長的底線大約在哪兒,然後下一次可能會“變本加厲”的繼續試探,直到試探出父母最後的底線,這就成了他選擇玩具價格的上限。

之後再要玩具,基本不會低於這個價格。

這個時候,家長不要覺得孩子“不懂事、只知道頂嘴”,相反,這説明孩子在成長,有了自己的想法,家長應該高興。

對此,家長不妨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既然看穿了他們的小心思索性把話説開,定下規矩和約定,然後和孩子一起守約。

這樣一來,孩子不僅知道了你的底線,同時也感到了尊重,只要父母守約,你放心,孩子肯定比你還守規矩。

如果“頂嘴”是正常現象,那麼孩子就該放任不管嗎?

當然不是,如果家長只是為了維護自己“權威”而不讓孩子“頂嘴”的時候,呵斥孩子只是説明家長其實是在“偷懶”。

確實,你及時的“喝止”甚至“威脅”,會讓孩子變得看似“聽話”,但久而久之,孩子只會變得膽小懦弱,唯唯諾諾,並且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表達能力也會被破壞。

孩子成了“小槓精”?父母偷着樂去吧,這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表現

而且孩子“抬槓”你反“槓”的這種交流方式,也根本不利於親子溝通。

父母可以嘗試以下辦法,打開這種不良的局面。

1)少命令,多等待

多數家長被孩子“頂嘴”第一反應都是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釁,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多數家長都會不分青紅皂白的加重語氣拒絕孩子,甚至呵斥孩子。

這隻會讓娃覺得自己被控制了,和父母不是平等獨立個體,久而久之習慣了這種認知的不僅會變得唯唯諾諾,性格軟弱,還會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

再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家長可以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思考的機會,比如明確的告訴他,“你的語言讓我很難過,我覺得被你冒犯了,我給你時間好好思考,等你想通了我們再溝通。”

2)多引導,不爭吵

當孩子和你“頂嘴”或者直接拒絕你的時候,彆着急呵斥孩子,你可以用孩子的回答反問孩子,進而引導他説出自己的想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孩子成了“小槓精”?父母偷着樂去吧,這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表現

比如你讓娃吃飯,娃很不開心的拒絕,“不吃不吃,我就不想吃!”這時候你千萬別直接發飆呵斥或者強制娃吃飯,那樣的結果很可能是“你怒娃鬧,雞飛狗跳。”

而娃不肯吃飯背後的真正原因也因此被忽略掉了。

你完全可以順着娃的回答反問孩子,“你為啥不想吃飯呢?是不舒服嗎?還是不餓?或者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嗎?”

原本可能的親子衝突,基本都會因此化解,孩子在表達和説明的過程中,語言能力和思考力也會得到充分的鍛鍊。

所以説,多數時候,父母不應該成為管理者,而是成為助手,幫助孩子找到問題,給出建議,助娃健康成長。

3)立規矩,畫底線

雖然父母起到輔助和引導的作用,但是在溝通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我們並不好判斷孩子到底是在“解釋”還是在“頂嘴”,我們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去一一分辨。

所以,平時我們可以和孩子設定一些規矩,畫好一些底線,讓孩子明白只要是符合規矩的,在底線以上的,我們都將可以好好地講道理。

比如:

可以表達意見,但不能發脾氣;

可以講道理,但要尊重父母,不能講話過激;

規矩制定好了就要遵守,不能更改;

孩子成了“小槓精”?父母偷着樂去吧,這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表現

如果孩子破壞了定的好的規矩,那麼家長可以讓娃承擔一定的後果,這樣既能讓娃遵守底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維護父母的權威。

錦鯉媽咪有話説

説到底孩子會“頂嘴”了,其實説明娃長大了,有自己的“獨立想法”了,但家長往往沒意識到,在很多方面還拿孩子的標準來看待。

其實,父母只要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給娃説話的機會,尊重娃的意見,你會發現親子溝通越來越順暢,孩子也會明顯的減少“頂嘴”的次數。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38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成了“小槓精”?父母偷着樂去吧,這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表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