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身體又沉又粘膩,小心濕氣“纏上”你!中醫:學會2件事,讓你的身體乾爽起來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健康

三伏天氣,你是否有頭暈、頭沉、頭蒙、大便粘膩、長疹子、身體睏乏、腰膝酸沉等症狀?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兒嗎?唐山市中醫醫院西院區針灸推拿科6診室主治中醫師王巧玲介紹,其實這些全是濕氣在作怪。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温度高、濕度大,人們常常感覺疲憊、身體沉重,即使睡眠充足也會感覺睏倦。再加上夏季吃冷飲、吹空調比較多,都會引發濕氣過重。

五大原因“招致”濕氣

除了天氣原因外,導致濕氣重的還有另外幾點原因:

情志致濕: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各種情緒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如經常生氣會引發肝膽濕熱、經常憂慮的人容易出現肺和大腸的濕熱。

飲食致濕:經常吃辛辣、寒涼的食物易傷脾胃,尤其是在夏季,辛辣、寒涼的飲食容易導致代謝紊亂,濕氣更難以排出。

藥物致濕: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需要長期用藥,容易引起肝膽濕熱、脾胃濕熱。

環境致濕:梅雨時節、三伏天氣,室內加濕器使用過度,都會引發體內濕氣。

不良習慣致濕:熬夜會導致濕氣。中醫講,人卧則血歸於肝,如果到了休息時間還不睡覺,肝臟會繼續工作代謝,得不到休息。此外,熬夜要用眼,更加劇了肝臟的負擔,引起肝膽代謝紊亂,誘發肝膽濕毒。經常熬夜的人會感覺頭昏腦漲、眼乾澀、脹痛,脅肋疼痛等。

運動+食療,有效抵禦濕氣入侵

祛除濕氣首先推薦的方法就是運動,動能昇陽化氣,助益脾氣運化水濕。不過,運動要講究一定的方法,每天40分鐘左右,比正常走路稍快一點即可,以微微出汗為佳。另外補充一點,穿一雙適合走路的有緩衝的鞋子,保護膝蓋和腳踝。

食療也是祛除濕氣的有效手段。山藥可以用於脾胃虛弱,能夠補肺、脾、腎三髒。脾虛食少,體倦便溏及婦女帶下,兒童消化不良腹瀉等皆可使用。另外推薦健脾祛濕湯。做法:淮山(幹品)、土茯芩、薏米洗淨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適宜脾胃功能差者飲用。

如果通過運動,症狀仍然沒有改善,長夏季節艾灸和拔罐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艾灸可以選擇神闕穴、氣海、足三里、陰陵泉等以温中健脾、健脾祛濕。經絡穴位按摩也可以達到祛濕的效果。平時可以多按摩足三里、承山穴,陽陵泉穴,陰陵泉穴,或者從三陰交穴開始,順着骨緣推到陰陵泉,通過反覆地推按可以疏通足部的經絡、穴位,有助於健脾祛濕,還能提高睡眠質量。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李瑤

編輯/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