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屑有個特點 :是有廣泛的羣眾基礎——調查表明,在進入青春期時,有接近一半人會出現頭皮屑增多的狀況 。
雖然關注者和市場都頗為龐大,但關於頭屑,人們仍然有許多誤會。上海市皮膚科醫院副院長代表學術界,對流傳甚廣的頭皮屑相關傳言給出了更為嚴謹可信的觀點。
誤會一:“發物”會使頭皮屑更多
中國民間飲食中向來有“發物”的説法,例如羊肉、韭菜、海魚等食材都被列為“發物”。
很多人認為頭皮屑會受到“發物”的影響,似乎吃了“發物”,頭皮屑就會“發作”、變得得更加嚴重,這還真是讓喜歡吃羊肉、韭菜的人發愁呀。
對這個問題,王教授曾進行過專門的研究,他發現“發物”這個詞是對許多不同機制、不同領域的刺激源的籠統稱呼。
有一些“發物”是過敏原,會導致皮膚紅腫、瘙癢等過敏反應 ;另一些則可能是通過味覺刺激等讓人產生瘙癢感,不斷去搔抓,而搔抓的物理刺激才是症狀加重的直接原因。
像“發物”等中國傳統醫學的觀點,很多屬於經驗的總結,需要現代醫學對它們進行分析、研究,才可以善加利用。
事實上,目前並沒有研究證實食物對頭皮屑產生有直接影響。拉斯特認為,從頭皮屑的發作機制上來看,真菌才是根源 :真菌的過度生長刺激了頭皮細胞,產生大量不成熟的角質細胞,聚集脱落成為頭皮屑。真菌的生長依賴於頭皮細胞分泌的油脂,而非其他養分。從這個原理來看,認為某些特定食物會對頭皮屑產生影響,並沒有科學依據。
誤會二:頭皮屑可以用偏方治癒
民間有種説法叫“偏方治大病”,頭屑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針對它的偏方也是俯拾即是。
“用阿司匹林兑水洗頭”、“吃鹼性的食物”、“陳醋洗頭”等各種“偏方”遍佈網絡。這些方法真的靠譜嗎?
儘管有些偏方在某些患者身上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作為一種治療手段,需要具備療效的穩定性和治療過程的規範性,只有經過嚴格的科學研究,找到其背後的科學原理之後,偏方才能得到科學的支持。
在頭皮屑問題上,醫學界認同“真菌是導致頭皮屑的病因”。
一種治療方法如果不是對症地從抗真菌着手,它的效果就很值得懷疑。很多頭皮屑偏方都涉及用一些奇怪的東西洗頭,而洗頭本身就可以洗去一部分真菌和油脂,所以即使可能會短暫地表現出“療效”,但效果很有可能不持久,也比不上具有抗真菌功能的去屑洗髮劑。
誤會三:體質不同,治療頭皮屑的方法也不同
一些去屑產品的宣傳廣告,常聲稱該產品才最適合“中國人用來去屑”。究竟在頭髮和頭皮屑的問題上,不同人種之間有多大的差別呢?
不同人種之間存在髮質、捲曲度等方面的差別,在頭髮保養、護理方面需要適當區別對待。但是,説到頭皮屑的產生和治療,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幾乎完全相同。所以,無論對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抗真菌都是治療頭皮屑的根本手段,治療方法在人種之間並沒有顯著差別。
因此並不存在某種去屑產品“只適用於”某一個人種的道理。不過他同時也提到,不同地區的人在生活習慣,例如洗頭的頻率、時間等方面是有差別的。一些去屑洗髮劑可能會參考這些差別,在配方、含量上做出微調。不過,這並不會從本質上改變去屑洗髮劑的作用原理。
誤會四:洗頭不必頻繁,一週一次即可
每天使用適當的洗髮劑洗頭才是正確的做法。“每天洗頭”也代表了醫學界的主流觀點。
洗頭時水温要適宜,一般略高於體温、40℃左右為宜。過熱的温度會刺激皮脂的分泌,而過冷則影響洗髮效果。另外,有頭皮屑困擾的人,在洗頭時最好不要過於用力,因為搔抓等刺激也會促使頭皮屑產生。
誤會五:人會對去屑洗髮水產生耐藥性,越用頭屑越多
這種説法並無科學依據。
在美國皮膚病研究者的一項針對常用去屑成分吡硫嗡鋅的科學研究中,兩組測試者分別使用了 6 個月和 12 個月的 ZPT 洗髮劑。與安慰劑對照組相比,ZPT 洗髮劑在整個使用過程中持續產生療效,兩組均沒有表現出耐藥性。
對於具有頭皮屑困擾的人,長期使用具有去屑功能的洗髮水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不過,去屑洗髮水也要通過正確的使用才能產生應有的效果。除了應每天使用外,還應保證洗髮水接觸頭皮足夠的時間,令洗髮水充分起效。如果在洗髮中同時使用護髮素等產品,應注意選擇同樣具有去屑功能的護髮素。
因為在洗髮後,具有抗真菌功能的去屑成分還需要在頭皮上保留一段時間,以發揮作用。而如果緊接着使用了護髮素或其他頭髮、頭皮護理產品,這些去屑成分大部分會被洗去,影響去屑效果。因此需要使用本身也含有去屑成分的護髮素,以保證洗髮後去屑成分在頭皮上的保留量。可以選用帶有國家專利的去屑洗髮乳,安全有效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