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媽媽的幾種行為會遏制兒子的“陽剛之氣”,娃長大後易變“娘”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健康

“好的”母親都是相似的,“不好的”母親卻各有各的不同。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俗話説:“生兒容易養兒難”,養孩子是一件非常傷腦筋的事兒,由於社會角色分工的不同,有兒子的家庭更讓母親勞心費神,尤其要重點培養娃的責任感和男子氣概,可是有些母親卻將娃養得越來越“柔”。

案例

趙女士的兒子8歲,性格唯唯諾諾,做事情猶豫不決,總是感覺缺少點男子氣概,有一次,兒子在學校和同學鬧了矛盾,回到家委屈得不行,趙女士次日便去孩子學校討公道。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面對家長和老師的質問,兒子支支吾吾説出原因,原來班上同學嘲笑他是“娘炮”,他氣急敗壞動了手,打了同學,雙方家長各自有理,互不相讓,從孩子矛盾上升為成人間的矛盾,最終在老師的勸解下平息戰火。

對方家長一句:“正是有你這樣一個強勢的媽媽,你兒子才那麼娘。”讓趙女士當場氣得啞口無言,回家後,她認真反思自己。

作為一名職場女強人,她在工作上強勢果斷,辦事雷厲風行,或許是長期以來養成的習慣,在家也是説一不二,老公和兒子都對它退而敬之,是不是正因為這樣,孩子才缺少男子氣概呢?

俗話説,每一個強勢媽媽的背後都有一個懦弱的兒子,母親的言行舉止以及教育方式,對男孩的性格養成至關重要,畢竟是長期陪在孩子身邊的人,如果存在如下幾種行為,可能會抹殺兒子的男子氣概,讓其長大後變得“娘炮”。

媽媽的行為可能養出“娘炮”兒

1、過於強勢

正如趙女士一樣,長期以來作為家庭的主要掌權者,對丈夫和兒子過於壓制,導致娃失去反抗的能力,漸漸喪失“陽剛之氣”,變得膽小、怯弱。

2、包攬全部育兒責任

如今多數家庭父親角色缺失,母親包攬全部育兒的任務,而與父親相處過少的男孩,缺少對男性角色、形象和擔當的認知,再加上母親喜歡事事包辦,導致孩子性格柔弱,沒有擔當,行為舉止偏“女性化”。

3、把男孩當女兒養

一般而言,孩子3歲左右開始有性別意識,如果母親把兒子當女孩養,給他扎辮子、穿裙子等等,無疑是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對於性別的認知,讓其變得像女孩一樣柔弱。

在當今社會中,男孩被賦予更多的責任,堅強、勇敢、有擔當是男孩必備的品質,那麼該如何培養男孩的“陽剛之氣”呢?

如何培養男孩的男子氣概?

1、給娃灌輸性別概念

在孩子3歲左右,在穿着、生活用品、語言、行為等方面教育孩子認清自己的性別,如果父母偏愛女孩,也不要給娃男扮女裝,避免孩子性格和行為發生改變。

2、鼓勵孩子冒險

男孩天性比較頑皮,媽媽不需要過於精養,限制孩子的一切行為和想法,適當鼓勵孩子去冒險,可以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和勇敢、堅韌的品質。

3、允許孩子皮一些

男孩骨子裏比較頑皮一些,面對娃搞破壞時,不要強制制止,而是提出自己的意見,引導孩子思考去辨別是非,一味地禁止容易讓娃變得沒有主見。

4、適當向娃示弱

媽媽可以適當對孩子撒嬌,在娃面前示弱,強化孩子的男子氣概,讓其意識到作為男孩具有保護弱者的能力和責任。

5、父親扮演好角色

父親代表着威嚴、制度、勇敢,常與父親接觸的男孩更加自信、勇敢,具有冒險精神,父親最好能以“大男孩”的姿態與兒子一起無拘無束的相處。

6、給孩子心理暗示

比如“你是個小男子漢,要學着保護弟弟妹妹”、“不愧是個男子漢,都會照顧媽媽了”、“媽媽覺得你好棒,有你在,媽媽不怕”等等,鼓勵性的語言可以讓娃意識到自身的男兒本色,變得越來越有擔當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