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營養周:構建餐桌上的“七彩虹”,幫孩子吃出健康好身體

人體的免疫功能包括“天然免疫”和“獲得性免疫”兩部分,前者是機體與生俱來的免疫功能;後者是人體出生之後,與病原體戰鬥過程中,經過“訓練”而獲得的免疫防禦功能。

1、蛋白質是機體免疫防禦功能的物質基礎。張教授建議家長給孩子的飲食中首先需要有足夠的蛋白質。因為蛋白質是機體免疫防禦功能的物質基礎。各種免疫細胞的生成,快速的更替代謝,以及抗體、免疫球蛋白合成過程都需要蛋白質和氨基酸作為原料或參與其中。因此蛋白質和氨基酸在增強與調節免疫功能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蛋白質含量最豐富的食物主要有4類:蛋類、奶類(含奶製品)、豆類(含豆製品)、肉類。其中,豆類及豆製品主要是提供植物性蛋白,而肉類主要提供動物性蛋白

只是,一提到“肉類”,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肉類食物脂肪含量太高”。其實,“脂肪”也是合理的飲食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三大“宏量營養素”之一(另外兩個宏量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是需要在飲食中“大量”被攝入的,絕對是不可以被“戒除”的。

2、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雙向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產物是甘油和脂肪酸。很多人對“脂肪酸”深惡痛絕,因為人類的很多疾病都是跟脂肪酸脱不了關係的。其實,脂肪酸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飽和脂肪酸,另一種是不飽和脂肪酸。對我們人體有害的是飽和脂肪酸,而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雙向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但是,有些種類的不飽和脂肪酸(比如:n-6系列——亞油酸)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人體自身卻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供給。所以,從食物中攝取一定量的脂肪,對維持正常免疫功能是必需的。但是,我們必須要“吃對”食物才行。那麼,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都有哪些呢?

其中,蔬菜(如:大蒜、洋葱、大葱、花菜、韭菜、姜、蘿蔔、西紅柿、冬瓜、海帶、紫菜、香菇、花菇等各種菌菇類)、豆類(如:黃豆、赤小豆、綠豆、蠶豆、豌豆、芸豆)、水果(如:蘋果、山楂、橘子)、魚類(如:甲魚及各種海魚)、堅果類(如:葵花子、芝麻、核桃)等,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比較豐富。

3、維生素與機體免疫系統關係十分密切。由此可見,要補充足夠的不飽和脂肪酸,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豆類。其實,這3類食物,不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它們也是維生素的最主要的來源。維生素與機體免疫系統關係十分密切。當補充維生素後,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抵禦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在各種維生素中,與免疫功能關係較密切的是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D、維生素C及維生素B等。其中,維生素A能提高機體抗感染能力。國外12項研究表明:維生素A能預防兒童不同種類的病毒感染,例如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肝、心等內臟、胡籮卜、紅心紅薯、油菜等食物中維生素A的含量比較豐富。維生素E缺乏可使免疫功能受損。一項88位年齡超過65歲的志願者雙盲試驗表明:補充維生素E能顯著增強免疫反應。日常飲食中多食用豆類、蛋類、水產類食品,能夠有效補充維生素E。維生素B6缺乏損害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有專家報道,無維生素B6飲食21天的健康老年人,他們的免疫淋巴細胞數和免疫反應均明顯下降,有人研究發現:老年人補充維生素B6,可以刺激免疫功能增強。補充維生素B6,平時可以適當多吃一些白色肉類(如魚肉)、肝臟、豆類蛋黃、水果和蔬菜等食物。維生素C對免疫器官生成淋巴細胞有顯著影響。許多研究表明每日補充維生素C能顯著減少感冒症狀,縮短感冒病程,且對兒童的有效性大於成人。有兩項研究發現,維生素C能減少寒冷環境中的運動量人羣的感冒次數。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平時不妨多吃點。

4、微量元素在維持正常免疫反應中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另外,機體內的微量元素,大部分作為輔酶或酶的輔助因子參與體內的代謝過程,直接參與免疫應答,在維持正常免疫反應中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鐵可激活多種酶,參與機體的代謝。缺鐵時免疫細胞分化成熟及整個免疫應荅過程受損。大量研究結果表明:鐵缺乏能損害免疫功能,使人體抗感染能力降低。補充鐵後,免疫功能會得到恢復。富含鐵的食物有動物血、肝、大豆、黑木耳、芝麻醬、瘦肉等。鋅對維持免疫系統的正常發育和功能有重要作用。有人認為:鋅還可以作為殺病毒劑。鋅缺乏會引起免疫系統的組織器官萎縮,降低免疫功能。印度的一項為期6個月的研究中,609名學齡前兒童補充鋅後,呼吸道感染髮生率減少45%。貝殼類、海產品、紅色肉類、動物內臟、乾果類、穀類胚芽和麥麩等鋅的含量比較豐富。

銅是體內許多酶的輔助因子,對細胞免疫、體液、抗感染及抗腫瘤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銅缺乏影響網狀內皮系統對感染的免疫應答,吞噬細胞的抗菌活性減弱,機體對許多病原微生物易感性增強。富含銅的食物有牡蠣、貝類、堅果類、動物肝臟、豆類等。硒具有廣泛的免疫調節作用,它能維持或提高血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強抗體對抗原的應答反應,促進淋巴細胞的增殖,從而增強了機體對感染的抵抗力。動物內臟和海產品都屬於富含硒的食物。

小孩子大多都是“視覺動物”,色彩鮮豔、繽紛多彩的美食,當然更容易獲得小朋友的格外青睞。美麗的色彩能帶來美好的感官體驗, 而五顏六色的食物則會勾起孩子的食慾,除了能為孩子的飲食增添一份色彩外,不同顏色的果蔬意味著不同的營養素,對人體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所以,媽媽們不妨從食物的顏色上“做文章”,用顏色“挑逗”寶貝的味蕾,開啓寶貝的美食之旅。通過構建餐桌上的“七彩虹”,為孩子健康鑄造“防護牆”。

1、紅色食物紅色食物富含番茄紅素、胡蘿蔔素、鐵和部分氨基酸,是優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多種無機鹽的重要來源。營養學家認為:紅色蔬果最典型的優勢在於它們都是富含天然鐵質的食物,是貧血患者的天然良藥。經常食用紅色食物,可以進一步提高對主食中營養的利用率,被稱為“紅色生力軍”。另外,紅色食品中還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殺手”——巨噬細胞,可以有效地抵禦感冒病毒等微生物,增強人體抵抗感冒的能力。紅色食品中的胡蘿蔔、紅辣椒、番茄、紅薯、紅棗、紅莧菜等,富含β-胡蘿蔔素,不但能清除人體氧自由基,而且參與合成維生素A,對人體上皮組織和呼吸道黏膜有很強的保護作用。洋葱、山楂、蘋果、草莓、老南瓜、紅米等亦具此功。多數紅色水果都富含維生素C、鉀、鎂和膳食纖維。紅棗、山楂、石榴等紅色水果中富含鈣和鐵,多食可提高身體的禦寒能力,哪怕長時間處於空調房或者寒冷的環境中也不容易感冒。

2、橙色食物這一色系的果蔬既包括纖弱易損的杏,也包括強壯堅固的筍瓜,但它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含有β胡蘿蔔素。在各種顏色食物中,橙色食物是含有胡蘿蔔素最高的食物。胡蘿蔔素攝入人體消化器官後,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是目前最安全補充維生素A的產品。它可以維持眼睛和皮膚的健康,改善夜盲症、皮膚粗糙的狀況,有助於身體免受自由基的傷害。β胡蘿蔔素是強力的抗氧化物質,可以減少空氣污染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對於保持免疫系統和生殖系統的健康也非常重要。常見的橙色食品有:南瓜、黃甜椒、紅薯、筍瓜、芒果、橙子、杏、桃、香瓜和胡蘿蔔等。

3、黃色食物黃色食物最接地氣,它們大多富含維生素、礦元素等優質微量元素,特別是黃色蔬果,比如:胡蘿蔔、香蕉、南瓜、玉米、黃豆、橘、橙、柑、柚等黃色食品,其中豐富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可以促進代謝,健脾、預防胃炎、防治夜盲症、護肝、使皮膚變得細嫩,並有中和致癌物質的作用。黃色也是刺激食慾的顏色,因為它常常與快樂聯繫在一起。黃色食物富含鉀元素,能輔助降壓。黃色食物還含有蛋黃素。黃色食物中的蛋黃素具有促鉀排鈉、調節膽固醇在人體內的含量、有效降低膽固醇、高血脂的功能,還可預防老年痴呆。在各種黃色食物中,黃豆最富有鉀元素和蛋黃素。在做黃豆類食品時,我們可先浸泡黃豆5-6小時,將泡軟的黃豆用水焯熟即可,由於蛋黃素不耐高温,這樣可以減少烹飪時間,充分保留對我們有益的蛋黃素。

4、綠色食物水果和蔬菜的綠色來自葉綠素。綠色食物富含維生素c、胡蘿蔔素和鐵、硒、鉬等微量元素和大量纖維素,有利於維持人體的酸鹼平衡,使大便通暢,保持腸道正常菌羣繁殖,改善消化,還有預防紫外線傷害的作用。而葉黃素在綠色食品中也很常見,並被證明可以維護視網膜健康。綠色蔬果的代表有青菜、西蘭花、蘆筍、韭菜、菠菜、小油菜、萵筍、花椰菜、菠菜、芹菜、青椒、獼猴桃、青蘋果等。

5、藍紫色食物藍色食品主要是指海藻類的海洋食品,海帶、紫菜等。其中的螺旋藻含有18種氨基酸,11種微量元素及9種維生素,可以健身強體、幫助消化、增強免疫力、美容保健、抗輻射等,海藻多糖還有抗腫瘤、抗艾滋病功能。紫色食物代表有:紫甘藍、藍莓、黑莓、茄子、葡萄等。這些食物含有獨特的抗氧化劑花青素以及酚醛,有助於保護身體免受自由基的侵害。大多數的藍色和紫色的蔬果含有許多有益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包括:葉酸、鉀、維生素C、維生素A等,這些顏色的食品也有助於預防常見的視力問題,尿路感染和免疫問題。

6、白色食物白色食品給人一種質潔、鮮嫩而爽口的感覺。常見的冬瓜、蓮藕、白蘑菇、白芸豆、豆腐等豆製品、花菜、百合、茭白、白蘿蔔、竹筍、荔枝、白果、蓮子、梨、杏仁、白芝麻 、白芍、山藥和牛奶等都屬於白色食物。這些食物富含纖維素及一些抗氧化物質,具有提高免疫功能、預防潰瘍病、調節視覺和安定情緒的功效。白色食品含有大黃素和多酚,具有黃芩苷的抗氧化作用,這些特質與癌症和心臟病的機會減少有關,白色食物還包含:鉀、C維生素、煙酸、葉酸、核黃素等物質,而且白色食物對人的食慾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對減肥者大有幫助。

7、黑褐色食物黑色食物主要是指因含有天然黑色素而呈現黑色、紫色或深褐色的食物。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黑色食物的保健功效與其所含的營養素、維生素、微量元素有關外,黑色素也發揮了特殊的積極作用。黑芝麻、黑糯米、黑木耳、黑豆、香菇、黑米等黑色食品,含有17種氨基酸及鐵、鋅、硒、鉬等10餘種微量元素、維生素和亞油酸等營養素,有通便、益肺、提高免疫力和潤澤肌膚等作用。黑加侖子、桑椹、西梅、海藻、菌類、海帶、紫菜等黑褐色食物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和抗氧化劑,能降低人們患上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中醫認為,黑屬水,入腎。腎為先天之本,居五臟之首,產生物質之精髓,支配生長和發育,影響心、肝、脾、胃之功能。黑色食物中所含營養素比值均衡、結構合理,能夠調養各種生理機能,實屬天然多功能藥食。

據美國的健康專家介紹,各種食物色彩的功效各有特點,日常飲食中,應注意合理搭配,以達到最佳的營養配比。全民營養周,媽媽們快來構建餐桌上的“七彩虹”,幫孩子吃出健康好身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02 字。

轉載請註明: 全民營養周:構建餐桌上的“七彩虹”,幫孩子吃出健康好身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