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門頭掛艾葉是端午節傳統習俗之一,很多地區還有食用的風俗。
艾葉被稱為“草中鑽石”,《本草綱目》記載其為純陽之草。它有很多功效,其一能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長期腹瀉,其二能治療陽虛怕冷,其三能治療急性紅腫熱痛。
端午節前後的艾葉功效最強,除了懸掛辟邪,還有哪些妙用呢?
端午食艾,祛濕散寒
我們都知道,產自醫聖李時珍故里蘄春的蘄艾最有名,在蘄春當地,端午有兩種必吃的美食 —— 艾蛋和艾葉粑粑。
嫩艾葉温通作用偏弱,更適合內服調理。
艾蛋
食材:雞蛋10個、生薑3-5片、鮮艾葉10克左右。
做法:食材一起入鍋,加涼水煮開,雞蛋煮熟後剝掉蛋殼,放回湯裏煮10分鐘,再浸泡一會兒,讓艾葉中的有效成分浸入到蛋裏即可食用。
艾葉和生薑是一對很好的搭檔,都有助於温經散寒、健脾,一起食用功效更強,味道也更鮮美。
艾葉粑粑
新鮮的艾葉煮成青汁和麪,內放紅豆餡,外面再裹上粽葉蒸熟,就是健脾祛濕的艾葉粑粑。
注意事項:艾葉內服只適用於體質虛寒的人羣,如果要長期食用艾葉調理,建議先諮詢醫生,確認自己的體質。
艾葉外用,活絡驅蟲
成熟後的艾葉揮發油濃度高,適於驅蚊蟲,我們端午節掛在門外的就是這種艾葉。
把加工後的熟艾裝入布袋中做成香囊,掛在車裏或者佩戴在身上,有醒神通竅、芳香化濁的功效,適合有濕氣、頭暈目眩的人。
對於虛寒體質的中老年人來説,還可以經常用艾葉泡腳。
艾葉泡腳方
30克艾葉(最好的陳艾)加一兩片生薑煮沸,撈出葉子用水泡腳或者泡澡都可以。
適合人羣:虛寒體質的中老年人,疲乏、虛、偏冷、手腳涼等基本上可以用。
禁忌人羣:實熱證體質不建議用,實熱證表現為眼睛冒火、口舌生瘡、口氣重、大便乾燥、臭氣熏天、脾氣不好等。
平常人作為日常保健,艾葉的量用少一點也是可以用的。
艾灸穴位,防病保健
説到艾葉,我們最熟悉的就是艾灸。端午前後採摘的蘄艾,要經過炮製、晾乾後,放置三年到五年,才能成為陳艾,再搗成艾絨,方能用於艾灸。年頭越陳,火力越温和,施灸的時候皮膚的感覺更舒服,補陽温陽的作用更強。“三年艾”就是放置3年的艾葉。
艾灸有防病保健、温經通絡、扶陽固脱、消瘀散結、引熱外行五大功效。
夏季是治未病的好季節,有艾灸習慣的朋友可以常做艾灸來保健養生。但要注意,以下幾種情況不適合做艾灸:
1、陰虛陽亢、實熱者,有口乾咽燥、舌紅少苔、五心煩熱、脈細數、大便煩躁難解、愛長膿包型痘痘等症狀不宜艾灸;
2、有出血傾向或是血液疾病的患者;
3、孕婦的腰骶部、常人的顏面部都不要進行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