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璧,是中國古代玉文化中
最為核心的一種玉器,
它的歷史延綿了5000多年,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理念中,
玉璧象徵着美好的意願和高貴的品質。
當年,林徽因設計的
國徽圖案就是以玉璧為主體。
玉璧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玉器,穿孔稱作“好”,邊緣器體稱作“肉”,“六瑞”之一。
(注:成書於戰國末期的《周禮》,把壁、琮、圭、璋、琥、璜等玉器作為“六器”、“六瑞”。)
古玉中禮玉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按照萬物皆有靈性的觀念,古人認為玉是山川的精華,上天恩賜的寶物,具有溝通天地鬼神的靈性。因此,玉璧為我國傳統的玉禮器之一。
考古發現,玉璧最早產生於距今約5、6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朝,都有不同形制和紋飾的玉璧出現。
商代玉璧大多是弦紋;春秋到戰國時期主要有云紋、谷紋、蒲紋,有的還有蟠螭紋;到了唐宋元出現了凹吊蟠螭紋、乳釘紋、獸面紋、花鳥紋;漢代玉璧沿襲了戰國的風格而又略有變化,玉質仍以白、青、碧玉為主,但壁的形體加大,有的直徑達30直至50釐米以上,組合紋飾更為流行,有的還飾以吉祥文字。
玉璧的用途,按古文獻記載和後人推測,一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河、祭星等。二為禮器,用作禮天或作為身份的標誌。三為佩飾。四作琺碼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腐用。
下面六十塊玉璧,靜靜觀之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