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我國正式啓動2020珠峯高程測量。今年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峯60週年、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佈珠峯高程45週年,開展此次珠峯高程測量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吸引全球目光。為世界最高峯定位置、量“身高”的行動,在人類歷史上已進行了多次。史料證明,我國最早對珠峯進行了測繪活動。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名稱之爭背後的測繪史
“最先發現珠穆朗瑪峯的,是居住在西藏南部的藏族同胞,他們給予這個峯以名稱。但是把這個山峯,用科學的方法記錄在地圖上的,則是1715年至1717年到西藏地區測量的我國測量隊員勝住、楚兒泌藏布和蘭本佔巴。”
寫下這段話的,是已故著名地理學家林超。他在1958年發表的論文《珠穆朗瑪峯的發現與命名》中指出,西方世界普遍認為是英國人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發現了珠峯,並將其命名為“埃佛勒斯峯”。然而,“這是一種帶有殖民主義色彩的傲慢。”
林超寫到,從1851年到1865年間,英屬印度測量局從印度境內採用大地三角測量法對珠峯高度進行遙測。時任局長安德魯·沃卻“‘慷慨’地以此峯來紀念他的上司前任局長埃佛勒斯”,這便成了西方對珠峯名稱百餘年錯用的起源。
但西藏人民卻早就賦予過這座山峯本地的名稱。對此,歐洲人也是心知肚明。1922年,英國探險隊在珠峯實地考察後在倫敦報告時稱:“西藏人稱埃佛勒斯為珠穆朗瑪……顯然這是該峯正確的名字。”
但此後,歐洲人卻並未改正“埃佛勒斯”這一錯誤名字的使用。
“珠穆朗瑪”之名,最早見於清乾隆年間繪製的《乾隆十三排圖》,這幅地圖則是依據成圖於康熙年間的《皇輿全覽圖》繪製的,其中,“珠穆朗瑪”被寫做“朱母郎馬阿林”。林超文中指出首先對珠峯進行測繪的勝住等三人蔘與了這幅地圖的繪製。
故宮館藏儀器實證
故宮博物院藏品中有一尊四遊標半圓儀。使用時,將其遊標與所測物體相交成三角形,應用比例關係可獲得被測物體的高度或距離。
“它代表了當時世界領先的測量技術。”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周乾説,300多年前,勝住、楚兒泌藏布和蘭本佔巴入藏的行囊中,便帶有這件儀器。
其時正逢清康熙年間。周乾介紹,清康熙帝親政後,先後平三藩、收復台灣、討伐準噶爾,地圖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他發現當時的地圖與實際有出入。在傳教士張誠、巴多明的建議下,康熙決定於1708年起重新測定全國地圖。1715年前後,勝住等三人被派往西藏。
最直接史料《皇輿全覽圖》
這是我國首次用現代測繪技術對西藏地區進行國土測量,其中就包括對珠峯的測定。
這次測繪行動在《清史稿》《清實錄》等史料中均有記載,而最直接的史料證據則是《皇輿全覽圖》本身。圖中,珠峯以山形符號被標出,其名字中的“朱母郎馬”為藏語發音,“阿林”是滿語中的“山”,位置被放在圖中北緯26度40分、西經29度10分,約合現在東經87度18分。
林超在論文中指出,這個位置和當代測量結果(約北緯27度59分、東經88度55分)有出入,“但該地區山川地勢的相對位置是清楚準確的。”
站在這張1比130萬比例尺的地圖前可發現,珠峯地區的諸多地名與今天相似。山形符號附近有三條分支,分別代表中、東、西絨布冰川。這些冰川海拔均在5500米以上,在今天也只能徒步到達,足見300多年前測繪人員深入珠峯地區的程度。
遺憾的是,珠峯高度在圖上並未標出。周乾認為,清廷製圖完成後成果秘不外宣,公開資料很少,而戰亂也使一些史料流散海外。隨着研究資源進一步豐富,相信會有機會獲得當時所測的珠峯具體高度。
即便如此,故宮內諸多藏品還是側面證明,勝住等人嘗試對高度進行了測定。除了四遊標半圓儀,一尊銅質御製方矩象限儀也可用來測量物體高度和與參照物的水平角。測量中使用了桑遜投影法等西方現代測量技術,一些儀器也為歐洲製造。但周乾説,我國在部分舶來儀器中加入了自己的技術特色。如1714年製作的御製銅鍍金星晷儀分為上下兩重盤,上盤周圈刻有我國獨有的二十四節氣,在求得時刻的同時,還可知道當日所處的節氣。
“《皇輿全覽圖》可以説是關於珠穆朗瑪峯測量最早的歷史文獻。我國測定珠峯的時間比西方早了近140年。”周乾説,1952年,我國正式將這座世界最高峯命名為“珠穆朗瑪峯”,這也與《皇輿全覽圖》依照當地藏語傳統發音命名的原則相同。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