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7年高考今天結束了。據説這是90後參加的最後一屆高考。每年到這個時候,作為一個過來人, 我都想知道,高考改變了我們嗎?
我是在非典那年參加高考的。因為非典的緣故,我們高中在那半年每天都要去學校,即便不上課,也要在學校上自習,不能回家。
這或許是人生最長的無節假日的記錄了。
更為奇葩的是一個教導主任。他每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跑到各個畢業班做動員(洗腦)。中午還要畢業班集體跑步,跑步後他站在台子上,拿着一個大喇叭,對着學生們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考不上學,就是狗......”“現在你們苦,等考上大學隨便玩”......
後來在一些傳銷和邪教的新聞報道上,常看到類似的場景。
我所在的那所高中,彙集了全省的尖子生。氛圍極度壓抑,除了學習,沒有任何課外活動。整個高中三年年,早戀的學生一個手就能數的過來。後來發現,這樣的“集中營”在各地都有,除了那幾個全國知名的高考名校,還有個更有名的連鎖機構,叫富士康。
現實有多苦,憧憬的未來就有多美。那時我們都把高考當做人生的命運分界線。好像過了這條線,世界就全然不同了,我們就能從地獄瞬間升上天堂。
可後來才知道,人生的殘酷,才剛開始呢。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裏,瑪蒂爾德問: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 are a kid?(人生總是那麼痛苦嗎?還是隻有小時候是這樣?)
萊昂回答:Always like this.(總是如此。)
經過了高考,人生才告訴我們,還有更多的問題在眼前:就業、職場、戀愛、婚姻、家庭......我們終於發現,在無窮無盡的人生面前,高考説不上是滄海一粟,但也只是一個小小的過程。
人生啊,遠比考試題複雜。
02
“知識改變命運”,影響了過去幾代中國。高考前,老師也是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但真的是這樣嗎?
在資源越貧乏、社會單一的年代,考學是改變命運的捷徑。古時候一旦金榜題名,一生的榮華富貴當場就確定了。
而現在,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越發多元,選擇越來越多,未來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很難説,還會有“一考定終身”這種情況。
考上了名校,進了名企,卻沉陷於庸常、機械的發展軌跡,漸漸的成了“温水煮青蛙”,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高考不理想,卻在日後的考場或者職業生涯中,抓住機遇,逆襲成功,這樣的例子更數不勝數。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也不再是唯一的選擇。如今我的高中的學生,都去香港考SAT了,學校外面掛出的就讀名校的榜單上也不再只是清華北大,常青藤和歐洲名校也紛紛在列。
在國外,我見過一個高考失利後就讀專科,後來專升本一步步讀到國外名校的博士,他的同學,不乏本科是國內名校或者美國名校的人。
不確定性面前,當年天大的事,若干年後回首也只是雪泥鴻爪。
03
高考對人生的影響有多大?
如果給個量化的答案,高三學生在老師的教導下,肯定會給出100%的答案。大學生可能會覺得有80%。剛工作的人可能覺得有40%,而工作多年的人可能覺得充其量也就10%。
這些年看來,當年考上名校的人,和落榜的人,都可能功成名就,也都可能活的一塌糊塗。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路,很難用這一場考學來評判整個人生。我所在的公司,可能是清華北大畢業生密度最高的單位之一。如果在高三的時候,我會覺得這樣的單位就是天宮,裏面的人各個都跟神仙似的。現在看來,大多數人也都過着普通的生活,不高貴,也不卑微。
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取決於更多的因素。高考無疑是人生中自我奮鬥的巔峯,很多人稱之為唯一的不靠關係的比拼。
這話不假,但也就此為止了。
有網友對此有深刻的總結:
儘管這是玩笑,但應當看到,人生有無數個岔路口。高考只是一個路口,後面的變數還很多。真正決定命運的,更多的是性格、品性、態度、為人處世的藝術、對自我的認知、獨立的思考和判斷......
這些都是高考備考所學不到的東西,但對於職業發展、人生質量和幸福指數的影響,卻着實更大。實在是“功夫在詩外”。
而年齡越大,越發現,那些希望畢其功於一役、“一考定終身”的人, 實在是圖樣圖森破。
04
那高考的意義是什麼?
在我看來,高考應該是中學教育最後的一環。通過對高中學習的檢驗,來連接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的過程。
在電影《死亡詩社》中,威爾頓預科學院的學生們,也過着和我們一樣的高三生活:被家長們送進這所重點學校,每日苦讀,希望有朝一日進入耶魯哈佛名校。
已經故去的羅賓·威廉姆斯扮演的基廷老師,給學生們帶來了一股新風,他教育學生們通過學習,重構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幫助學生更好的謀劃自己的人生。他曾經講述怎樣閲讀一首詩。裏面有一段台詞,後來在蘋果公司的廣告《你的詩篇是什麼?》中也被引用。
那段話原文是這樣的:
We don't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it's cute. We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we are members of the human race. And the human race is filled with passion. And medicine, law, business, engineering -- these are noble pursuits and necessary to sustain life. But poetry, beauty, romance, love -- these are what we stay alive for。
我們讀書寫詩,並不是因為它的靈巧,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份子,而人類充滿熱情。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是詩篇、美好、熱情、愛,這些是我們存在的理由。
試卷上測驗的知識,決定我們的分數;試卷上測驗不到的知識,才決定我們的人生。
05
高考前,曾背過蔣捷的一首詩,如今依然歷歷在目: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今天下午出門,路過一個作為考場的中學校園,看着考完最後一門的考生們走出考場。那一張張充滿稚氣又朝氣蓬勃的臉,彷彿讓人回到從前。
那時候,我們以為高考過後,上了大學,就能不再熬夜學習,就能不再被老師管着,就能做各種自己喜歡卻沒機會做的事情,就能牽起喜歡的姑娘的手,就能自由自在,環遊世界。整個世界都在眼前,找了初戀就能夠永遠。我們以為能掌控自己的命運,改變世界。我們野心勃勃,我們心想事成。
那種對未來的憧憬和幻想,就像韓松落在《怒河春醒》中的話:
我知道世界會越變越好,這世界會變出我想上而沒上到的音樂課,變出我想要卻恐怕等不到的藥,變出我們想也想不到的自由,越變越好的世界,我們伸長了手,也夠不到。
直到這些年都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