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豆瓣一刻:下次頒諾獎時 放過村上春樹吧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休閒

  村上春樹先生真可憐。不,不是他沒得到諾貝爾文學獎,而是每一年十月,他總得被拉出來陪綁。不管他樂意與否——實際上,他自己以前跟雜誌表達過,相當不樂意——媒體總愛拿他跟諾貝爾獎説事兒。

  於是每年諾獎前後,都如此反覆:頒獎之前,一羣人把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得不到奧斯卡的笑話安插在村上春樹身上説一遍,然後説他賠率很高;頒獎之後,大家繼續把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得不到奧斯卡的笑話安插在他身上説一遍。

  然後如此繼續消費他。年復一年。當然了,大家除了拿萊昂納多的笑話消費村上春樹,還不能輕易放過他。自然有熟讀書籍又好説話的,會冷豔熟練地道:羅斯歐茨、麥卡錫弗斯諾特、、博姆阿多尼斯們都沒拿到呢,憑什麼是他呀?——這就是借打壓村上春樹找優越感。當然也有特別精通內情的,會念叨“村上春樹太流行了而且不靠政治一定得不了諾獎的呀”。

  當然,最多的一類還是這樣:“就村上春樹也能得文學獎!小清新們別鬧了!”嗯,實際上,大多數理由,在諾獎都找得到例外。

  ——您覺得暢銷作家得不了諾獎嗎?1982年馬爾克斯得獎前,就是百萬級的暢銷作者了。——您覺得村上春樹只在亞洲範圍有名嗎?巧了:美國人還覺得,他得不了諾獎,是因為“太美國化,太接近英語世界”了。

  ——您覺得村上春樹的題材不夠嚴肅嗎?嗯,1995年的《奇鳥行狀錄》,事關反戰(二戰諾門坎戰役)、極權(前蘇聯題材)、歷史與集體記憶、日本的選舉內幕等等。實際上,他的小説一直在反右翼(《尋羊冒險記》)、諷刺資本與政治的勾結(《國境以南,太陽以西》)、反暴力(幾乎所有小説裏的黑暗組織)。

  ——您覺得村上春樹缺大部頭呢?嗯,實際上,海明威也沒有超級大部頭,不妨礙他得獎。

  ——關於文學獎……村上春樹得過了2006年的卡夫卡獎(2005年的卡夫卡獎得主是當年的諾獎哈羅德·品特)與2009年的耶路撒冷獎(這個獎也是略薩、庫切、奈保爾們得諾獎前用來刷榮譽的)。

  事實上,每年等着諾獎的,遠不止村上春樹一位。2011年秋天,有美國讀者給瑞典學院寫了封公開信。第一句話是:

  尊敬的瑞典學院成員們:我們可不可以別鬧了,給菲利普·羅斯發個諾貝爾獎吧?趁他還沒死?!那年羅斯78歲。當然如我們所知:現在他82歲了,諾獎還是沒給他面子。

  就在2015年阿列克謝耶維奇阿姨得獎之前,她本身也是熱門候選,除她之外,還有2015年的時尚之選肯尼亞的瓦蒂昂戈先生,韓國的詩人高銀、匈牙利的納達斯先生、埃及的非虛構寫作者薩達維。

  ——嗯,這幾位都是飽經憂患、鐵肩擔道義的寫作者。然後,有這麼組先生,姑且叫做“他們有可能贏到,但機會不大,但既不是因為他們太受歡迎、太正直或者風格太妖異”組。

  這類先生們,今後幾年裏,都持續地有可能,哪年説不定,就可能輪上了。作為候選人,他們沒什麼明顯缺點,所以他們也可以簡稱“年度候選組”。

  這些人,包括但不限於以色列的阿莫斯·奧茲(我很希望他得獎)、阿根廷的凱撒·艾拉、西班牙的賈維爾·馬力亞斯、莫桑比克的米亞·庫託、索馬里的大師法拉赫,挪威的虛構大師弗斯,等等。

  接下來的這組,叫做“他們每年都當熱門,當久了就有點老了,以至於大概諾獎以為已經發過他們獎了”,簡稱“老年守望組”。

  這批先生以當代阿拉伯第一大詩人、85歲的阿多尼斯為首,以下是年近八十的澳大利亞人漢德克和快七十歲的“愛爾蘭當代第一人”班維爾,加上82歲的荷蘭大師諾特博姆,以及名震天下、今年已經86歲的米蘭·昆德拉。

  老年組的弱點呢?嗯:“當年不發給你們,現在發……好像挺尷尬的,咱們翻篇兒吧!”比如,諾獎曾經有十年時間,可以發給托爾斯泰或易卜生,居然沒發。好嘛,您還能比托爾斯泰冤枉嗎?

  然後,進入了“你們可能近期贏不了”組。這裏包括:美國大師歐茨奶奶,美國大師82歲的菲利普·羅斯,78歲的全能手堂·德利羅,我所有的朋友都詫異“他還活着嗎”的托馬斯·品欽。當然,您樂意的話,還可以添上其他流行的名字,比如人民都在呼喚快點繼續填坑的的喬治·RR馬丁,比如21世紀以來美國媒體持續唸叨的鮑勃·迪倫(對,就是他!),其他莉迪亞·戴維斯、理查德·福特們都在此列。

  他們不能贏的主要原因是……您大概發現了。是的,這組也可以叫做:“你們可能近期贏不了,因為你們是美國人”組。上一個得獎的美國人?1993年的託妮·莫里森。而且按照諾獎的傳統,2014年給過加拿大的門羅之後,他們多半會以為“加拿大和美國不是一起的嗎?好的我們給他們發過了,暫時不考慮他們了……”

  最後這組是人民的最愛,或者説,人民很願意提他們。這組可以叫做“民意獎”,包括但不限於村上春樹、意大利大師艾柯、加拿大的阿特伍德、英國的麥克尤恩與“故事寶庫”尼爾·蓋曼們。他們的缺點?嗯:大概是太有名了吧——每次英國媒體提到村上春樹,總愛説他是文學界的搖滾明星,這可不是啥好詞——以及,太英語文學了。

  然而,上面這些位,都可能得獎。而對於沒得獎的諸位,我們永遠都找得到缺點。當然,理由還可以更千奇百怪。比如,1982年馬爾克斯得獎後若干年,拉美媒體還在唸叨:為什麼博爾赫斯沒得獎呢?大家一般的猜測是:據説歐洲人誤會,認為博爾赫斯跟獨裁者皮諾切特走得近,所以不給他發獎,而貢布羅維奇説博爾赫斯不得獎是因為“太知識分子氣”;英國大師格雷厄姆·格林自己跟馬爾克斯説,瑞典那批人“不覺得我是個嚴肅的作家”。

  當然,到最後,當諾獎非要給您發獎了,這一切理由都可以不是理由。您説諾獎不發給暢銷作者吧?馬爾克斯是反例;您説諾獎不給中短篇為主的小説家吧?海明威是反例;您説諾獎只發給老頭子吧,加繆和布羅茨基得獎時也才四十來歲;您説諾獎不會補發吧,給馬爾克斯發了個獎表彰了拉美人民後,事隔近三十年又給略薩補了一個——這哪兒説理去?

  所以,雖然我們可以給“某某某又陪跑了”找無數理由,但真相可能是:世上有太多大師,每年得主又只有一個。所以,每年都有無數得不到獎的大師會怨懟。

  托爾斯泰沒得諾獎,博爾赫斯沒得諾獎。喬伊斯、卡爾維諾、昆德拉、阿多尼斯、納博科夫、品欽、穆齊爾、卡夫卡都沒有諾獎。諾獎不是全知全能分產到户的獎項,而世上的大師,又實在太多了。

  我私人認為,對待諾獎的正確態度,大概就是這樣:每年等着他們想起品欽、羅斯、高銀村阿多尼斯、奧茲、歐茨、昆德拉,哪個得了獎,就算是賺着了,不得,也無所謂。畢竟世上大師太多了,沒得是常態,得了才是變態。如果有啥不平衡的,想想托爾斯泰博爾赫斯卡爾維諾納博科夫好了。

  所以,諾獎每年只有一個,世上有那麼多大師,每年有那麼多大師沒有拿諾獎,可是有一部分人,總是拿村上春樹説事,為他品頭論足。為什麼呢?

  我有個不那麼厚道的想法,直説好了:一部分可能是:這批人真的特別愛村上春樹,所以每年喊冤,顯得嗓門特別大——當然,我認識的村上春樹擁躉,絕大多數並不怎麼在意諾獎;而您稍微注意一下,會發現每年替村上喊冤的人裏,似乎也普遍不怎麼懷有惋惜之情。另一種可能是:

  有這麼一羣人,他們每年準時在諾獎話題裏拿村上春樹當小李開涮,是因為在世上那些沒得諾獎的偉大名字裏,他們只知道村上春樹。而且,這並不代表他們真讀過村上春樹多少東西。因為如上所述,村上春樹本來是個挺嚴肅寫作的小説家和翻譯者,但很遺憾,在我國的若干人眼裏,他的反戰、反極權、反暴力都沒價值。更有那麼部分人,似乎希望他就是個跑步初學者雞湯代言+爵士樂推薦單:於是一邊談論他,一邊又看不起他。

  我個人希望的情況?嗯:某年諾獎刷出來,各家貼吧、論壇、粉絲微博裏大叫“阿特伍德又陪跑啦”、“法拉赫又陪跑啦”、“羅斯歐茨麥卡錫才不在乎呢”、“論德利羅為什麼沒戲”、“阿多尼斯真是諾貝爾的小李啊”……這總比每年翻來覆去消費村上春樹,要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