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天:街頭裁縫擺攤20年 養大三個兒女 2016.4.1日

宗生平15歲時開始做裁縫學徒,如今已在南昌街頭擺攤20年。靠着擺攤,宗生平養大了三個兒女。

2016年3月8日,氣温驟降,南昌市幹家前街路邊的一顆大樹下,擺攤20多年的街頭裁縫宗生平依然在這裏堅守。宗生平1971年出生,老家在南昌市生米鎮的農村。“2歲時候因為小兒麻痹症,落下了殘疾,就想學一門手藝為生。”宗生平15歲時就開始做裁縫學徒,後來在鎮上開裁縫店、南下打工等等。“那時候做一條褲子的手工費才1塊5毛錢。”為了一家人的生計,1995年,宗生平和妻子來到了南昌,開始在街頭擺攤。(圖/文 王祺)

“只要不下雨,都會出來上工。”宗生平告訴記者,“一般是早上8點出門,晚上6點收工,等顧客們取走衣服才能回家”,“也分淡旺季,夏天衣服輕薄,一般穿壞了就丟了,補的少,還是冬天生意好些”。一台老式縫紉機、一袋五顏六色的線、一筐零零碎碎的布角,一個遮風擋雨的大傘和一輛殘疾人摩托車便是他縫補攤的全部。

幹家前街是南昌市西湖區的一個小巷,隸屬於六眼井街道,周邊都是舊城改造的老街區。擺攤近20年,附近的老百姓也都認識他。“真是個勤勞的人,生活也不容易”,“比起商場,這裏更接地氣”,鄰居提起宗生平都稱讚不已。街坊鄰居路過也會寒暄幾句。

這台腳踩式的縫紉機,他已經用了十多年。


對於街頭縫紉的收費標準,一般是根據做工的難易程度而定,便宜的二三元起步,貴一些則要20多元。“好的時候,一天能掙上二三十元,差的時候一天也沒個生意。”

知道宗生平的困難,社區、城管也對他網開一面。“社區把我的攤位設為便民點,擺攤也就有了保障。” 

為了滿足裁縫活兒的需要,他在工具盒裏準備了各式各樣的拉鍊、線頭。

幹了一單活,宗生平賺了3塊錢。


臨近中午,宗生平藉助枴杖收傘。

宗生平每天都會路過同在街頭做裁縫的前妻的小攤,有時候還會給她送飯。

因為原來租住的房屋拆遷,宗生平現在和兒女一起租住在一套50平米的出租屋裏,上下樓梯對他稍有不便。“2005年的時候,有好心人幫我們把户口遷到了西湖區,我是殘疾人,開始領取低保,兒女也能在轄區內上學讀書。但是租不起大房子,三個兒女睡着一間上下鋪的房間”,宗生平説。

到家後,他便開始準備午飯,等孩子放學。靠着擺攤,宗生平養大了三個兒女。大女兒今年21歲,中專畢業後就開始工作了,現在他的精力主要在二女兒和小兒子的讀書問題上。


隨着舊城改造,老街區的消失,周邊的居民越來越少,宗生平的生意也越來越難做。“我一個殘疾人,沒有別的手藝,真希望有個街邊小屋或者能搭個棚子,這樣天氣不好時,也能做生意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91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人的一天:街頭裁縫擺攤20年 養大三個兒女 2016.4.1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