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則《親眼看看獨山縣怎麼燒掉400億》的視頻短片,讓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成為輿論焦點。視頻中,主持人實地走訪拍攝了獨山縣的標誌性“景點”,其中包括號稱擁有頂級硬件設施的獨山縣古風博物院、預估造價3000萬元的獨山鐘樓,以及造價高達2億元的“天下第一水司樓”等。針對獨山縣這樣的“燒錢”工程,旅遊業內專家指出,打造文旅小鎮,一定要接地氣。
圖説:貴州西江千户苗寨 新民晚報記者 蔡瑾 攝
因地制宜開發
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的數據顯示,按照國家計劃,到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超過60%。隨着城市人口不斷增多、可自由支配收入不斷增加,城市居民,特別是一二線城市居民休閒度假旅遊需求將快速增長。受休閒時間碎片化的影響,大城市周邊的文旅特色小鎮超越著名景點,成為許多城市居民的首選旅遊目的地。
文旅小鎮主要是依託歷史遺存、自然景觀、民俗故事等資源進行產品整合,再統一包裝升級成為特色小鎮。由此可以看出,文旅小鎮的發展應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因地制宜開發和運營,説白了就是要接地氣。不過,我國目前一些文旅小鎮出現了定位不清、主體不明確、盲目跟風、同質化嚴重等現象,未實現差異化競爭,沒有文化特色。來自中國旅遊研究院的專家指出,文旅小鎮要有自身的文化特色,這是基於地緣文化的一種生活方式,市場決定了小鎮中需要什麼樣的旅遊產品和商業業態,而且這種文化特色必須要接地氣。
合力推動運營
從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的文旅小鎮規劃數據來看,我國目前共有22個省份提出數量超過700個文旅小鎮的建設計劃,貴州以120個以上文旅小鎮的建設計劃數,超過了很多省份。雖然獨山縣成為了反面例子,但貴州也有不少非常出色的文旅小鎮。
眾所周知,貴州一年四季氣候宜人,尤其在炎熱的夏季,可謂避暑勝地。黔東南有我國首個集非遺民俗文化保護、體驗、傳承於一體的特色文旅小鎮——丹寨萬達小鎮。小鎮坐落於丹寨縣中心的東湖湖畔,以苗族傳統特色建築為基礎、丹寨歷史文化傳承與民族風情為核心,成功入選《孤獨星球》的全球最佳旅行地。小鎮集齊了縣內7個國家級和17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包括石橋古法造紙、苗族錦雞舞等。走在總長1.5公里的小鎮上,339個商鋪燈火通明,遊人來來往往,火熱的氣息迎面而來。丹寨萬達小鎮的成功經驗是接地氣式的文旅扶貧,“紅火”的旅遊成績單裏有着丹寨文化產業、餐飲、住宿、民族手工業、農業產業等多個產業的合力。
新民晚報記者 沈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