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近日,海軍工程大學馬偉明教授接受中國日報採訪時表示,中國在艦艇尖端電磁裝備研究方面實力逐漸超過美國。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馬院士透漏中國艦艇尖端電磁裝備技術先進。據預測,003型航母將直接採用核反應堆和混合電力推進系統。並搭載電磁彈射器成為領先世界的航空母艦。

  眾所周知,中國目前的“遼寧號”和001型航母都是蒸汽動力採用滑躍式起飛,如果003採用電磁彈射,那麼002型航母必將採用蒸汽彈射起飛作為過渡。


  近期王者榮耀體驗服對地圖和野怪做了優化,但我們之前看到的黃Buff至今未上線,也可能因為黃Buff的出現會打破遊戲平衡。

  黃Buff屬性:

  1、每秒回覆一定比例最大生命值,這個效果脱戰後加倍。

  2、傷害反彈:英雄每次受到傷害掉血達到一定值的話會發射子彈回敬給周圍一定範圍內的所有敵方英雄,傷害是物理傷害,護甲可以減免傷害。

  想必有些小夥伴還沒體驗服的資格,接下來看看王者峽谷野怪變動的對比圖吧

  1.之前的小鳥變成了小蜥蜴,很可愛的樣子有沒有,我都不忍心用我的棒子錘它了。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2.野豬變成了冰原狼?確實比以前好看了許多,顏色不在那麼單一。

  3.紅藍BUFF好像換了一個髮型,這是飛機頭麼?頭頂處還長了一對牛角,紅藍buff在開局30s時伴隨着一道紅色、藍色閃電出現,身材感覺比以前更加魁梧了。

  4.在來看看紅BUFF旁邊的火鳥變冰鳳凰了,可能因為紅buff是紅色的,這樣野怪有明顯的色彩對比,不過冰鳳凰確實好看。

  5.野狼變成了大狗熊,是覺得狼沒有熊那麼兇殘,鎮守不住野區嘛。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全新的畫風會不會使我們玩起來更帶勁呢,歡迎留言評論。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刺客信條兄弟會Ezio”:這畫風....王者榮耀?

  網友“上海用户88xxxx866”:王者榮耀的畫風

  (2017-09-13)


  自從核技術被人類發現以來,不僅應用在軍事上。還利用其發電來造福人類。上世紀50年代,美國人開始研究利用核能發電,從而引領了全世界核電技術長達幾十年的時間。我國在這一領域只能是跟隨和追趕。

  如今的核電技術,已經從第一代,發展第四代,從傳統的利用水為介質發展到利用新一代的氦氣為介質。還是美國在2001年率先提出了第四代核電開發項目,日本、韓國和歐洲各國都參與到這一項目中,共同研發。而當時美國以不希望中國得到關鍵技術應用到軍事上為由,把我國拒之門外。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於是,中國開始靠自己研發,如今10多年過去了,美國的第四代核能技術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而我國已經投產發電。這令日韓和美國都大為吃驚。中國人是如何做到的?

  但事實就是如此,如今中國的核電技術已經處於世界一流水平,並超越美國一代以上。也許有人不相信,那麼可以去查一下新聞,我國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座應用第四代核電技術的高温氣冷堆核電站已經在山東省榮成市建成,計劃於2018年就可以開始組網發電了。

  不僅如此,英國也採購了我國的第四代核電站,位於欣克利角的核電站,已經開工建設,預計2025年交付英國,這是我國與英國合作的核電站項目,我國佔股1/3,目前英國境內已經有3座我國建設的核電站,下一步還將有第4座。由此看見,我國的核電技術已經征服了英國,讓這個美國盟友甘心放棄美國,與我國合作。

  而美日等國還在實驗室艱難的奮戰中。日本媒體發表文章稱,中國在核能技術方面的突破,讓人類看到了可以更好利用核能的希望。而且中國對於核廢料的處理技術更是讓日本非常羨慕,要知道,日本國土內擁有全世界密度最大的核電站羣,每年的核廢料處理一直是一個難題。所以希望中國能夠出於為人類未來考慮,與日本分享第四代核能技術和廢料處理技術。從而解決日本的危機。美國國家利益網站也稱,如果中國考慮出售第四代核技術或者與美國合作,那麼美國可以提供全部資金。説白了就是高價採購。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但美日好像忘記了,當初拒絕中國時,説的是怕我國把核技術應用與軍事,那麼現在中國也有同樣的擔憂。如果美日把這一造福人類的技術用來製造核武器就不好了。所以還是由中國掌握比較好,畢竟不管中國核技術有多先進,至少我們曾經承諾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只這一點就是其他國家無法做到的!各位看客老爺,你們説是不是這個道理!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隨便”:中國威武,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2017-10-01)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各國對比特幣的態度一直都是大家關注的熱點。之前俄羅斯曾表示政府正在就創建加密貨幣挖礦政府中心進行討論。俄羅斯互聯網發展研究所及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協會目前合作進行一項試點項目,將對虛擬貨幣挖礦進行電力成本補貼。由於這一優勢的存在,俄羅斯挖礦業存在超過中國的可能。在此之後,俄羅斯又有了新的動作。

  9月21日,據俄羅斯當地媒體報道,俄羅斯列寧格勒地區想要為加密貨幣挖礦業(包括比特幣)建立一個產業園。列寧格勒州州長已向礦工羣體拋出橄欖枝,邀請他們前往聖彼得堡附近的索斯諾維-波爾地區,在舊的列寧格勒核電站創建工業規模的礦場。

  礦工們被邀請至列寧格勒地區

  據當地媒體報道,列寧格勒州州長Alexander Drozdenko,正邀請加密貨幣礦工前往列寧格勒地區建立礦場。

  上週,Drozdenko出席了列寧格勒中小企業第三年度論壇活動,在這次主題為“能源機遇”的活動上,他提出了首個列寧格勒核電站 (LNPP) 可用於建立加密貨幣礦場的想法。據悉,有600名企業家和聯邦機構代表出席了這次活動。

  列寧格勒地區接壤西北部的芬蘭以及西部的愛沙尼亞及聖彼得堡。該地區的首個列寧格勒核電站 (LNPP) 建立於1974年,其位於索斯諾維-波爾鎮。目前,該地區的第二座核電站(LNPP-2)正在建設當中,並且與首個核電站鄰近。

  “第二座核電站(LNPP-2)正在建設當中,而第一座核電站的大部分供應將被釋放,” Drozdenko解釋説,而這個站點可能會吸引到加密貨幣礦工。47News報道稱:

  “由新核電站建設期間所釋放出來的生產場所,最早將在2018年提供給新居民。”

  廉價能源和特殊福利

  Drozdenko州長指出,“對於比特幣生產而言,首先,處理挖礦工作的大型區域以及廉價的電力是必須的,” 據悉,Drozdenko的辦公室已與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總負責人Alexey Likhachev等人,就“列寧格勒核電站如何可被用於廉價能源”的問題進行了相關討論。

  總部位於莫斯科的原子能公司,是俄羅斯的核設施監管機構,其負責經營俄羅斯聯邦政府的所有核資產,包括民用的以及軍用的。

  此外,Drozdenko州長表示,在中小型企業的支持下,列寧格勒可充當俄羅斯加密貨幣挖礦行業的先鋒。

  俄羅斯的此次舉動,對比特幣挖礦業來説,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眾所周知,比特幣挖礦最耗費的成本就是“電”。俄羅斯政府支持用核電挖比特幣,會吸引很多礦工去那裏挖礦。這樣也會使得比特幣和BCC全網的算力增加,使其整個網絡變的更加穩定。

  (2017-09-22)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Technews科技新報】波浪能是所有海洋能源中最不穩定的能源,不過日本沖繩科學研究院(OIST)仍打算發展波浪能來發電。在日本,30% 海岸線都放置大量消波塊和防波堤用四腳錐體塊來抵擋海浪侵蝕,OIST 團隊玩轉巧思,選擇將渦輪機放置在這些關鍵海岸線前方當作另一道牆,一方面可為日本生產額外電力送入電網,一方面也可以削減海浪直接衝擊沿岸的力量。OIST 教授 Tsumoru Shintake 稱,“在 1% 海岸線安裝渦輪機就能產生約 10GW 能源,相當於 10 座核電廠。”

  波浪能是利用水的位能差、往復力或浮力產生的動力來發電。根據維基記載,雖然自從 1890 年來已有人嘗試使用波浪能,但商業上目前仍未被廣泛採用,2008 年才有第一個試驗波浪能發電的商業電站在葡萄牙開設。波浪能發電與潮汐能發電和海洋環流發電不同,主要競爭對手是海上的離岸風力發電。

  《The Atlas》報導,目前全球有部署波浪能實驗項目的地區如夏威夷 Azura 設備、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海底地毯、澳洲“人造氣孔”設備、直布羅陀的 CorPower 設備等。

  夏威夷 Azura 設備為一種 360 度旋轉的浮動設備,能從垂直和水平兩方向提取動力波動;海底地毯的靈感來自泥濘海底的波阻效應,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實驗表明,地毯能夠吸收超過 90% 的波浪能量;澳洲人造氣孔設備看起來則像人的側臉,海水從張開的嘴巴灌入後上升至中空的鼻腔,鼻腔中被擠壓的空氣再驅動渦輪機旋轉發電;直布羅陀的 CorPower 設備則安裝在碼頭上,將波浪的上升和下降轉換成流體壓力。

  而日本的波浪能量轉換系統(Wave Energy Converter,WEC)則和防波堤用四腳錐體塊並肩作戰,這些渦輪機放置在第一火線上,比如四腳錐體塊的前方或是珊瑚礁地形。由於從深海湧上淺海珊瑚礁的波浪會因“斷裂”產生極快速水流,渦輪機便在收集海浪能量的同時抵消浪潮直接衝擊岸邊的力道,減少日本沿岸受到的影響。

  ▲ 渦輪機與四腳錐體塊擺放示意圖。(Source:OIST)

  渦輪機本身設計成能承受極端海浪和惡劣天氣(比如颱風),就像一朵花,直徑為 70 公分的 5 條旋轉葉片由柔軟材料製成,旋轉速度慢到足夠讓不小心被葉片掃過的海洋生物逃脱不受傷,支架結構也靈活彎曲,以避免它們在大浪之下“剛極必折”。研究團隊估計,渦輪機的使用壽命長達 10 年。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 日本 OIST 設計的渦輪機。(Source:OIST)

  雖然研究人員還沒有給出每個渦輪機能夠提供多少能量的確切數據,但是他們估計,“日本約 30% 的海岸沿線都放置了大量消波塊和四腳錐體塊,若每在 1% 海岸線地區部署渦輪機,就能獲得 10GW 能源,相當於 10 座核電廠,產量非常驚人。”

  WEC 項目的下一步計劃將是試着安裝 2 個直徑 35 公分的模型渦輪機,首席研究員 Tsumoru Shintake 表示,希望 200 年後,這些渦輪機還是在海上安靜工作着。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天天向上”:我是來看精日來吹本子的

  網友“彭萬磊”:好東西

  (2017-09-26)


  今日,電視劇《扶搖》發佈鴻影·五洲大陸海報,網友:期待楊冪和阮經天!

  五洲羣雄五洲事,亂世豪傑亂世情。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電視劇《扶搖》改編自天下歸元原著小説《扶搖皇后》,楊冪、阮經天領銜主演。

  該劇由檸萌影業,檸萌悦心,騰訊視頻聯合出品,楊文軍、謝澤、李才聯合執導,楊曉培擔任總製片人。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賴藝的單人海報

  王勁松的單人海報

  張雅欽的單人海報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高瀚宇的單人海報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胡可、黃宥明的海報!

  (2017-09-28)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九、十月份,2017金秋送爽,中秋、國慶雙節來襲!俗話説,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在喜迎佳節,親朋好友團聚,把酒言歡,酣暢微醉的酒桌上,自然少不了美味可口的螃蟹。

  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無酒不成歡,無蟹不成宴,螃蟹永遠是宴席上具有獨特擔當的珍饈美味。看着它那喜人的紅色,不禁讓人垂涎三尺三,回味九月九。吃貨們胃口大開的生猛時令季節到啦!

  在“中國紅”傳統文化的感召下,西方友人也開始躍躍欲試,看着他們吃螃蟹時的專注神情,彷彿工作時一樣投入,他們的敬業精神總是令人佩服。

  到了吃螃蟹的季節,一個既古老又新鮮的話題不得不抬上桌面:螃蟹為什麼橫着走呢?“橫行霸道”的螃蟹家族真的就是“不講理”的代言者嗎?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為了解答這個既有趣又現實的問題,國內外專業或非專業的人們都參與其中,試圖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以西方專業人士為代表的一派認為,螃蟹的移動受地磁場影響,就象候鳥、鯨魚一樣需要地磁場來導航,辨別方向。地學界研究表明,地磁場在過去的幾十萬年間發生過若干次南北極倒轉,據此他們認為螃蟹家族深受影響,使得它們行動不知所措,盛怒之下,改為橫向行走,以示抗議。這或許是“橫行霸道”似乎合情合理的模糊來源。

  以上觀點很多人表示不認同,理由很簡單,地磁場的倒轉為什麼只針對螃蟹家族?其它鳥類或昆蟲動物都不受影響嗎?為什麼鳥類不橫着飛呢?

  所以,上述流行觀點比較牽強,持異議觀點的人越來越多。有人試着從螃蟹的身體形狀以及生存環境探尋研究,認為是達爾文的進化論,適者生存的規律在起作用,螃蟹為了躲避天敵或其它動物的攻擊,橫向行走能使它們快速逃離現場,出其不意,曲線救國,保全小命。

  這種觀點似乎也站不住腳,因為地球上能生存下來的物種都離不開和其它物種的競爭,橫向行走並不意味着獨到的生存優勢。所以,物競天擇的觀點也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其實,要解釋“螃蟹橫行”的道理,既簡單又複雜。簡單在於它是一種象形性語言,與我們腳下的大地移動有密切關係,這離不開中華象形文化。複雜在於我們腳下的大陸板塊漂移演化時間極其漫長,跨度長達數千萬年,甚至上億年,人類不可能淋漓盡致地追溯到數千萬年前。不過還好,有諸如螃蟹、烏龜、蝸牛等不起眼兒的小動物,為我們解讀地球大陸板塊的演化提供了潛在的能量。無聲的語言和肢體語言也許是最有效、最有魅力的語言。

  中華象形文化暗示我們,螃蟹殼與澳大利亞板塊具有象形性對應關係。當然,螃蟹種類很多,最象形的應該是大閘蟹、河蟹等我們普遍喜愛食用的類型。螃蟹的“臉”——眼睛與嘴巴對應着南澳大利亞灣,板塊邊緣的凸刺與蟹殼倒刺對應。

  對應關係並不僅限於蟹殼與澳大利亞板塊,將世界地圖各大板塊調整拼圖後可以看到,除了螃蟹行走的八隻腳外,蟹殼和兩隻蟹鉗(螯足)均與世界地圖板塊對應(南極洲除外,它被冰雪覆蓋)。螃蟹的左鉗與右鉗分別對應着西半球的美洲板塊與東半球的歐亞非印板塊,它們的共同特徵是鈎尖狀明顯,板塊與蟹鉗凸刺很多。以上螃蟹身體與古陸板塊羣的對應關係也象徵着古陸板塊羣處在橫向漂移狀態中。

  如此一來,對應着螃蟹身體,我們腳下的大陸板塊都有了對應名稱。澳大利亞板塊可以稱為“蟹殼板塊”,西半球美洲板塊稱為“左蟹鉗板塊”,東半球亞非板塊(包括歐印板塊)稱為“右蟹鉗板塊”(南極洲板塊特殊,不在列)。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螃蟹家族最重要的象徵意義在於它們的橫向行走,它們象徵着澳大利亞板塊的向東漂移。但實際觀測中我們無法判斷出澳大利亞板塊向東漂移的事實,只能判斷出其向北明顯的位移,每年移動約6.9釐米。

  出現這樣的問題在於地球經緯度的缺陷,因為全球古陸板塊羣以洋陸漩渦體的形式均處在向東漂移的狀態中,伴隨着逆時針旋轉,而我們無法找到第三方裁判參照物來判斷古陸板塊羣的實際漂移動向,以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歐洲板塊為經線標定,其與澳大利亞板塊之間幾乎沒有東西方向經度位移。

  所以,以歐洲板塊來判斷,在東西方向上澳大利亞板塊是相對靜止的。然而,這只是人為技術原因造成的假象,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靜止,只有絕對的運動。這就是“螃蟹橫行”給我們的重要暗示。

  要解決判斷澳大利亞板塊的真實漂移動向問題,不得不追溯澳大利亞板塊的演化歷史,即6500萬年前開始的蝌蚪型聯合超級古陸的解體漂移。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6500萬年前,型似孤島狀的蝌蚪型聯合超級古陸被古大西洋包圍,在關鍵性外來天體的作用下,位於赤道區域及南半球的超級古陸解體漂移。

  從古陸板塊漂移重組過程來看,大約在4000萬年前澳大利亞古陸板塊與印度古陸板塊分離,完全以自由的身份向東漂移,逐漸與亞洲古陸板塊的海底延伸島鏈(至新西蘭島)形成擠壓態勢。

  過去的4000萬年,最初澳大利亞板塊以向東漂移為主,後來逐漸形成偏北的微漂移,到現在北漂速度似乎加快了,但東移的狀態仍在持續進行中。當然,我們更關心它的未來漂移動向,見下圖。

  地球古陸板塊與海洋形成了奇妙的洋陸漩渦體,起源於6500萬年前的赤道區域,逆時針旋轉,向北半球高緯度漂移。未來澳大利亞板塊將向東北方向漂移,逐漸越過赤道後進入北半球,不斷包圍洋陸漩渦體的核心——西北太平洋(海底龍眼古陸板塊),直到其漂移至北極為止。相對於人類個體壽命而言,這是個極其漫長的過程,大約要1億年以後了。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據生物學家研究認為,螃蟹家族是一個很古老的物種,大約有數千萬年的歷史,從以上分析來看,螃蟹在地球上“橫行霸道”與澳大利亞板塊獨自現身漂移不無關係。所以,螃蟹的出現不是偶發事件,它們是一種暗示性肢體語言動物,以它們獨特的方式為我們解讀着這顆神秘奇特的星球上曾經和目前正在發生的故事。螃蟹因為地磁場的倒轉而在幾十萬年內改變行走方式的觀點將逐漸步入死衚衕,中華文化將引領我們迴歸真實世界的本位真相。

  進入21世紀,互聯網把人類史無前例地聯繫在一起,物聯網又開始“長江後浪推前浪”,未來是一個普遍互聯的世界。這或許是地球演化的本質,因為地球上的很多物種或現象都是內在關聯的。

  亞洲古陸板塊與印度古陸板塊組合成了特徵鮮明的烏龜體板塊,這應該是烏龜家族的象徵意義所在。神秘之處在於只有烏龜體的後半身,烏龜頭部及前半身則是留給我們盡情發揮想象的空間。

  很多行動緩慢的殼類動物,或許都與大陸板塊漂移有關。據專業研究稱板塊漂移速度與人類指甲生長速度相當,澳大利亞板塊北漂的速度可能比較快了。蝸牛家族就是典型代表,看似靜止不動,不經意間它們已經有了明顯的位移。蝸牛家族或許代表着西北太平洋海底龍眼古陸板塊的漂移,因為人類無法直接觀測到它的移動,但卻在海底實實在在的發生着,默默無聞,悄無聲息。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東半球頻繁來襲的颱風以及西半球勢如破竹的颶風等氣象漩渦體是地球洋陸漩渦體的象徵性語言,一遍遍地暗示我們洋陸漩渦起步於赤道區域,逆時針旋轉,漂向北半球高緯度。比起緩慢如龜的洋陸漩渦體,氣象漩渦體彷彿一閃而過的流星羣,來得快,消失得也快。

  地球古陸板塊漂移羣與天上的月亮關聯緊密,因為古陸板塊漂移羣的核心是太平洋,而太平洋的演化與月相變化高度吻合。6500萬年前太平洋誕生後瘋狂膨脹,面積鼎盛時曾經達到約2.1億平方公里,而後“盛極而衰”,轉入收縮通道,收縮到目前的約1.78億平方公里。專業機構衞星觀測及環太平洋地震帶活躍度表明,太平洋處在強勢收縮狀態中,直到億年後收縮到它的大本營——面積約6100萬平方公里的海底古陸板塊上,並漂移終老於地球北極。

  想來或許是神奇不可思議的事情,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本營,生生不息的大陸板塊底盤,場面如此宏大的地球古陸板塊漂移羣竟然濃縮在了一隻小小的不起眼兒的螃蟹身體上。

  小螃蟹,大學問,螃蟹為啥橫着走?簡約而不簡單!奧秘就在我們腳下漂移的大陸板塊。

  喜歡螃蟹的螃友們,在你們品嚐螃蟹的美味,大快朵頤後,有興趣的兄弟姐妹,不妨挑選一枚中意的蟹殼,放在正規世界地圖的澳大利亞板塊旁邊,對比一下,你可能會驚奇地感慨,這個世界太奇妙了,説大也大,説小也小,一個螃蟹看全貌!(友情提醒:對比時,要蟹眼朝下的大閘蟹殼或湖蟹殼,梭子蟹殼或其它種類蟹殼相差較大)

  關於螃蟹的秘密,一般人兒我不告訴他!

  (2017-09-17)


  超強核輻射環境是人類的禁區,但卻往往有着人類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務。2017年2月,戰士“蠍子”隻身前往日本福島核泄露的核心區域。在那片禁地中,“蠍子”要執行一系列調查取樣的任務。能承受強輻射的它,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還是以“犧牲”告終。但人類在探索適應核輻射環境下的特種機器人的道路,才剛剛開始。

  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簡稱光電所)有一支專門研發耐輻射裝備和機器人的團隊。90年代,光電所成為國內最早涉足這一領域的科研團隊。如今,中國幾乎所有的核電站都在使用光電所研發的耐輻射機器人設備,它們會代替人們進入核反應堆內部,完成一系列的特殊任務。

  前不久,由光電所、西南科技大學及中物院聯合主持的項目“強輻射環境強適應型機器人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獲得了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許多人聯想到,如果機器人適應強輻射,是不是就可以應用於例如日本福田核泄漏一樣的事故?

  事實上,光電所特種光電智能化裝備研發團隊從2014年起就開始與大亞灣核電站開展對“核環境下應急機器人”的聯合研發,一套能應用於高輻射區域偵查救援的“應急機器人”,已於2016年底正式亮相。

  手在前 頭在後 它能抵禦每小時100西弗的核輻射

  這些小傢伙並不龐大,最大的也不超過100公斤。一隻靈巧的機械手臂高高懸起,可以上下左右靈活擺動。眼睛大而萌,那是攝像鏡頭的所在。它的腳可以是幾隻小巧的圓輪,也可以是兩條霸氣的履帶,隨時聽候主人的吩咐。不過它的大腦不同於任何機器人的族羣,它的大腦在身子的後方,因為那裏最需要被保護。除去機器人主體身軀,其他的功能模塊,大多可拆可卸可拼接。比如只用“眼睛”,就可以不安裝“手臂”。

  水下多功能智能化機器人

  最重要的是,它所有的“器官”,都能在超強輻射的環境下正常工作。這些小傢伙的工作場所,在核電站之中。

  核電站通常每運行18個月後會停堆大修,但很多環境,人進不去,例如核反應堆水池、乏燃料水池以及許多設備旁。但機器人可以代替人進去完成相應任務。可是,沒有好的耐輻射技術,機器人進入強輻射區很快會就會停止工作,2011年福島核電事故中很多機器人就是因不能耐強輻射而很快癱瘓。

  高耐輻射技術正是光電所的核心技術之一。在核電站中,光電所研製的機器人可以承受高達65度的高温,同時抵禦每小時100個西弗(Sv)的核輻射。而機器人攜帶的相機等傳感器,甚至可以抵禦高達每小時10000個西弗(Sv)的核輻射。公開資料顯示,在平時生活中,做一次胸部CT掃描的輻射量在6-18毫西弗,當人類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會導致死亡。

  從技術上來講,高耐輻射並不是簡單的選擇耐輻射材料,更多的是通過合理規劃機器人各功能區的佈局、分佈設計電路並將傳感器主被動加固等方式來實現的。達到整體耐輻射,是一項綜合技術。

  能“看”、能“抓”、能打磨 核電站體檢要靠它

  核電現場的機器人有很多不同的功能,主要分為三類:一類負責攝像,將現場的情況實時傳輸,“直播”到操作人員手中;第二種負責水下任務執行,進行水下的異物打撈;還有一類是“特種作業”機器人,比如給現場機械零件做一做切割、打磨之類的檢修。這些看似不難的舉動,在強烈的核輻射環境中,若要人親自來完成,就成了大難題。機器人責任重大,它們成為了深入“禁地”的“孤膽英雄”。

  比如在反應堆內部,反應堆水池裏是不允許有異物的。但是偶爾會掉落一些細小部件。曾經人們使用過長杆打撈,像魚竿,前面吊着攝像機鏡頭,伸進水裏四處撈,或者再吊個小重錘,外面包上一圈膠布,通過膠粘的方式打撈異物。結果很容易想象,剛粘起來一不留神又掉下去,掉到水底死角里,再要撈難上加難。

  不過水下異物打撈機器人就聰明多了,不僅耐輻射、防水和耐高温,它進入水池後,通過自身視覺等傳感器,能迅速定位到異物,“眼神機敏”。隨後它會通過機械臂的爪手將異物夾取,並打撈出來,“手臂靈活”。若是打撈很小的異物,它還可以把機械爪手換成類似吸塵器的吸盤,輕鬆將異物吸出來。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小型水下異物打撈機器人

  要知道,在核電站裏,一個反應堆一小時的發電量約100萬度,價值40萬人民幣,一天就是一千萬左右。核電站每18個月一次的“體檢”,通常需要20天到30天。通過機器人代替人進行某些特種作業,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能更好的保護人免遭輻射。

  截至目前,許多高校及科研機構也在對耐核輻射機器人進行研發,但光電所研發的水下高耐輻射機器人,仍是國內唯一在核電站現場使用過的機器人。

  未雨綢繆國內首套核環境下應急機器人在中科院誕生

  核輻射環境縱然聽起來有些嚇人,但離我們普通人的生活還是太遠。幾年前,很少會有人將耐輻射的機器人與核輻射環境救援聯繫起來,而發生在2011年的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讓“機器人敢死隊”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從幾乎沒什麼防核輻射能力的救援機器人進入泄露區瞬間被“秒殺”;到後來加載了核輻射抵禦指數的機器人“勇士們”逐一前往,有的堅持了幾分鐘,有的堅持了一個小時再“犧牲”。這些“英雄”般的機器人們,讓人們意識到一切都應未雨綢繆。也正是福島的這一案例,讓一些技術領先的國家開始了對核輻射應急救援類機器人技術的重視,從而開始了相關的研發工作。

  我國也不例外。具備國內這一領域最領先技術的光電所,從2014年起與大亞灣核電站開始聯合研發“核電應急機器人”。該項目去年已經在成都完成了初步研發工作,併成功做出了第一套共4個應急機器人,目前已運至大亞灣核電站。這是國內目前誕生的第一套用於核電應急的耐核輻射機器人。

  當然,我國在役的有近40個核反應堆,每一個都具備極高的安全係數。在日本福島的核泄漏事故之前,包括日本在內,幾乎各國都沒有系統研究過核輻射環境下的救援問題。但是福島事件的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各國都開始未雨綢繆,再安全的環境,也需要對應急有所準備,所以我國也開始開展相關的自主研發工作。這套應急機器人隨時可以使用,一共4個機器人,平時裝在一個大集裝箱裏,如果遇到需要使用的情況,可以隨整個集裝箱立刻拉走。

  深入“絕境”的“特種部隊”

  “應急機器人”的造型,就像是普通核電站用的機器人的升級版。這一套4個型號的機器人,就像一支小小的特種部隊。它們主要分為水上工作和水下工作兩類,分工各有不同。

  水下的機器人,一個在水底工作,一個懸停在水中工作如“潛艇”。它們將進入反應堆水池、燃料水池等等存在有強核輻射的環境中執行任務。陸上的機器人通常在距離控制器操作人員一兩百米範圍內,接受操作人員的指揮調度。但是在應急狀態下,操作人員必須在遠離輻射區的幾公里外的安全區域,這時候的機器人就像一個孤獨的戰士,必須獨自前進幾公里深入到核心輻射區域去執行嚴峻的任務。

  與其他的救援現場不同,其他救援現場的設備可以通過吊車、電梯等輸送到現場。而在輻射區中,機器人只能靠自己。因此,要完成這樣的現實要求,它首先被賦予了強大的“行進能力”。它的爬坡、越障的能力超強,有複雜的履帶和輪軸設計,對它而言,上個台階就是小意思。

  陸地應急巡檢機器人

  另一方面,為了能夠時刻跟操作人員保持聯絡,保證信號不中斷,它們還承擔一個額外任務,就是每走一段路,就在沿途自行安裝一個“中繼器”。通過這個“中繼器”,它才能隨時將信息傳遞給操作人員。試想一下,一個沿路越過重重障礙的“孤膽英雄”,深入無人險境,沿途安裝信號器來跟組織保持聯絡,代替人類完成種種艱難任務,何其英勇。

  它們是一線“敢死隊” 現場偵查靠它們

  機器人進入到輻射區域後,有幾項重要的任務需要完成。首先,現場的情況要能實時傳遞到外面去,讓人們看到現場情形。同時,它們要在現場採集各類信息,比如濕度、温度、核輻射的劑量率等,傳輸給幾公里外的操作人員。

  再有,它們還需要採集現場“樣本”,帶出輻射區,交給操作人員。除此之外,它們甚至還具備一些救援操作的能力,比如開關、閥門的處理,比如在應急現場開關安全門,這些都是比較艱鉅的任務。這一系列的任務,都是“應急救援”的一線工作,也是第一步,一切應急的開端。

  沒有第一手現場信息的掌握,所有的後續應急方案,就無法科學制定,就無法對症下藥。而核電應急機器人,就是那可以第一時間深入前線的“敢死隊”。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光電所核電機器人亮相海外

  (2017-09-28)


  9月17日,又有一台新的核電機組具備商運條件,小編整理了中國大陸已運營和在建核電站數據和精美圖片,與朋友們分享。

  中國大陸核電站分佈圖

  (截至2017年9月18日)

  最新!中國大陸運營和在建核電分佈圖、大數據

  中國大陸已運營核電站

  (截至9月18日)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最新!中國大陸運營和在建核電分佈圖、大數據

  最新!中國大陸運營和在建核電分佈圖、大數據

  最新!中國大陸運營和在建核電分佈圖、大數據

  中國大陸在建核電站

  (截至9月18日)

  最新!中國大陸運營和在建核電分佈圖、大數據

  (2017-09-20)


  中新網瀋陽9月26日電 (記者 朱明宇)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主辦的核電廠材料與安全可靠性國際研討會,於26日在遼寧省瀋陽市舉行。

  26日上午,來自中國、美國、日本、法國、芬蘭、瑞典、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百餘位核電設計院、核電廠運行等領域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

  世界腐蝕組織主席、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韓恩厚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核電發展迅速,截至2017年9月,共有36台機組投入商運,另有在建機組20台,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核電機組最多的國家。

  韓恩厚表示,核電安全運行關係到經濟、民生和社會穩定。為支持現役和未來大量核電機組的建造和安全運行,對於核電關鍵設備的材料設計與製備、關鍵材料腐蝕失效行為與機制、核電廠運行水化學的優化和應用研究顯得至關重要。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據瞭解,在為期3天的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將圍繞核島設計製造中關鍵部件的材料問題、核電站現場的材料環境行為與相應機制、核電站運行中的現場材料損傷、評估核電站關鍵部件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等議題深入交流,並對其中一些共性關鍵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本次會議旨在促進中國核電材料的研究和發展,確保核電廠的安全、可靠運行,提高中國核電關鍵設備材料研發、製備和服役的整體技術力量,為全球核電領域在核電廠材料和運行水化學等方面提供了國際交流與技術合作的平台。

  據悉,2017年“亞洲核電廠水化學與腐蝕”國際研討會也在當日同期舉行,這是該項國際研討會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辦。(完)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紫莖澤蘭QNS9”:核電廠咋辦

  網友“賺省”:只用核電廠

  (2017-09-26)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03 字。

轉載請註明: 豆瓣一刻:003型航母採用核電混合動力, 技術領先美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