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西湖邊的柳樹被換成月季”引起廣泛關注。
桃、柳是西湖經典的植物配置。《西湖志》載:“濱湖垂柳萬株,間以桃杏梅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有詩:“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西湖十景”中,“柳浪聞鶯”“蘇堤春曉”都與“柳”有關。
10日晚,浙江電視台經濟生活頻道新聞評論員就北山街聖塘段正在進行的沿湖綠化提升在微博發文:“西湖邊景觀提升改造露出一角。幾處早鶯爭暖樹,樹呢樹?綠楊蔭裏白沙堤,楊柳呢楊柳?這是誰的主意呀?”相關消息引發網友熱議。
5月11日,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岳廟管理處黨政辦公室主任王曹飛告訴澎湃新聞,西湖的柳樹都安好,只是將北山街(斷橋東側至保俶路口,100餘米)長勢衰敗的7棵沿湖柳樹進行遷移。
同日晚,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官方微博也發佈了情況説明,全文如下:
據介紹,與白堤接壤的北山街聖塘段正在進行沿湖綠化提升、道路鋪裝改善,北山街(斷橋東側至保俶路口)沿湖柳樹由於生長在懸鈴木樹冠下,長期得不到充足光照,出現老化、空洞、“駝背”和嚴重傾斜,部分存在安全隱患。
2021年11月15日拍攝(施工前)
柳樹屬強陽性植物,這一段陽光條件差,已不適宜柳樹生長,在徵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管理處延續北山街沿湖骨架樹種為懸鈴木的綠化形式,將柳樹遷移,透出湖景,下層地被調整為綠籬灌木配置,植物可選月季,呼應聖塘景區的月季景觀。北山街(保俶路口至聖塘水閘,約200餘米)懸鈴木和沿湖柳樹距離較遠,柳樹長勢良好,全部保留。
2022年5月9日拍攝,保留的長勢良好柳樹
説明稱,將在尊重專家、市民等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挑選高度不高、造型優美的柳樹進行補種,但新種的柳樹需對柳枝進行適當修剪,可能無法一下子有“楊柳依依”的景觀效果,希望大家給柳樹一定的生長時間。
評論
幾株西湖柳
為什麼讓人心心念念
西湖邊的幾棵柳樹,為什麼如此牽動人心?
西湖和柳樹,早已融為一個共同的文化符號了。“西湖十景”裏有柳浪聞鶯,白居易在西湖邊也栽過柳樹,蘇軾也栽過。所謂“錢塘風月西湖柳”,搖曳多姿的柳樹和煙雨朦朧的西湖,合在一起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文化意象。
2022年5月11日拍攝,從六公園遠眺少年宮碼頭
所以,這並非月季不美,也不是説人們不知道拔了柳樹能“視野開闊”。只是沒了柳樹,風景倒還在,但是西湖卻再也不能説是西湖了。“新愁又到西湖柳,萬縷黃金拂人首”,千百年來的歷史韻味,唯有柳樹尚在,才能找到安放之處。
杭州當地媒體曾去西湖邊進行過一場直播,講解這幾株柳樹的前前後後。在評論區,要求“把柳樹種回來”呼聲格外強烈。雖説相關部門表態會栽回去,但人們等不及,非要這幾棵柳樹不可。
2022年5月11日拍攝,移走衰敗柳樹後種植的月季
這説明,國人的審美需求在不斷提高。人們希望公共空間的設計與修飾,能夠符合自己對美感、歷史與文化的理解。一個社會,總會形成有共識意義的審美標準。人們不希望這個標準被輕易打破,哪怕只是片刻。
哲學家恩斯特·卡希爾説過,“科學在思想上給人以秩序,道德在行為上給人以秩序,藝術則在感覺現象和理解方面給人以秩序”。美感的共識,也是千百年沉澱下來的思維習慣與審美傾向。這也是為什麼近些年各地一些奇葩修繕、奇葩建築總能在網絡上掀起波瀾,人們對突兀、怪誕的景觀會產生強烈的不適感。
相信此事很大程度上是個誤會,最後幾株柳樹還會回到原位,繼續着煙柳畫橋的意境。但事件本身的波折,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對一些文化古蹟的保養與修繕,一定得格外謹慎小心,要考慮到整體的社會觀感、民眾心態和歷史認知,切不可草率、魯莽。而即使有一些必要的改動,也應該耐心地做好解釋,避免產生誤會。
其實,脱開西湖這個空間,柳樹在中國文化裏本身也有着特別的意義。《詩經》裏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詩句;“柳”諧音“留”,所以古代也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可見,柳樹總是意味着某種眷戀與回溯。
這或許也應該是我們對待歷史文化遺存的基本態度——不要輕易地改變古色古香、歷史形成的風貌和景觀,心態上不妨審慎一些、保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