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震澤古鎮
10年前,因為共同的攝影愛好,我認識了蘇州朋友大兵。他和我同姓,年齡比我小几歲,是個成功的企業家。因為愛好一致,話就比較投機,所以我們常有走動。不經意間,我們的交往已經有10年了。
這次我去上海講課,順道去了蘇州。到了蘇州,兄弟們一起喝一頓小酒總是難免的。晚餐席間,大兵提議讓我第二天跟他去他的家鄉看一看,他説他的家鄉是一個十分愜意的地方。正好最近舟車勞頓,一聽説有愜意的去處,可以拍拍水鄉古鎮,喝茶聊天放鬆身心,我便滿口答應。我確實太需要休息一下了。大兵的老家,在蘇州吳江區的震澤鎮。從蘇州市區過去大約一個小時的車程,交通十分便利。
第二天,懶覺過後,我們大約在中午的時候抵達了震澤古鎮。信步走進古鎮,雖然天氣炎熱,但是古鎮環境的優美精緻與安詳,倒是“抵消”了不少酷暑帶來的不適。還沒完全走進古鎮,我的照相機就已經開始“忙碌”起來了。
震澤古鎮不算很大,地處蘇州的西南角,算是吳江區的西大門。地理位置和浙江著名的南潯古鎮、烏鎮古鎮都不遠,也就是2-30公里的路程,呈三角形排列。這三個地方都屬於太湖流域的吳越文化區,所以無論什麼方面都十分相似。
去震澤之前,在大兵的介紹下,我對那裏就頗有好感。因為大兵在描述震澤古鎮地理位置的時候,用了一個詞叫做“吳頭越尾”。這就巧了,我的家鄉南京在歷史上也有一個“雅號”叫吳頭楚尾。其實這個“頭尾”表訴的都是一個地理位置。説的是我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震澤地處在吳越兩國的交界地帶,由於吳越兩國的國力在生存競爭中,反覆此消彼長,不斷在變化。兩國的邊境也隨着國力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着,震澤地區時而屬於吳國又時而成為越國的領地,所以就有了“吳頭越尾”這種形象的表述。而南京在當時的環境中,地處在吳國和楚國的交界地帶。吳國和楚國的國力消長使得南京地區一會兒是吳國又一會兒又歸屬楚國。於是也有個”吳頭楚尾”的雅號。除此之外,南京和震澤都還與一位春秋末期的著名人物有着很深的淵源。
這位著名的人物就是大多數中國人都知道的“商聖”范蠡。范蠡生活在中國古代的春秋末期,他是楚國人,只是可惜在楚國並沒有得到楚王的重用,於是范蠡就跑到了越國,在越王勾踐的手下當差。范蠡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個道家高手。在范蠡的輔佐下,越王勾踐卧薪嚐膽20年。終於打敗了老對手吳王夫差,滅掉了吳國,成為春秋末期的霸主之一。
東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國滅掉了吳國之後,原來屬於吳國的南京地域也成為越國的領土。東周元王四年,范蠡根據對楚國防禦需要,建議在越楚邊境,現在南京的長幹裏一帶修築一個用於軍事防禦的城堡。於是在南京的核心區域就有了一座周長“二里八十步”,被後世稱為越城的軍事城堡。這是南京市區歷史上的第一座城堡。雖然在越城之前,南京境內已經出現了棠邑、瀨渚兩座城邑,但這兩座城邑都不在南京主城區。所以,東周元王時期出現的越城,被很多學者認為是南京建城史的開端。建城史已有2492年的南京,城市之父就是范蠡。
話説范蠡為越王勾踐完成了霸業之後,他覺得越王勾踐是一個可以同吃苦,但不能同享樂的人。因為懼怕勾踐的加害,於是范蠡早早的辭官,隱居了起來。而據説范蠡的隱居地之一就是震澤。現在被震澤人津津樂道的“震澤八景”中的范蠡釣台,就是范蠡在震澤隱居時的遺蹟。
跟南京有這些淵源,震澤很自然就給了我很多好感。雖然到震澤的當天,震澤所屬的吳江地區單日氣温居然高達“江蘇第一”的38°,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我對震澤的好感。因為除了短暫的户外拍攝時間外,我們大都是在震澤沿河的小館子裏吃麪喝茶。在震澤“吃茶”,一定要領略一下震澤的“四碗茶”。這是十分別致又古老的吳越茶飲遺風。四碗茶,顧名思義,也就是有四個碗的茶點套餐,每個碗裝有不同的茶品,分別是水潽蛋、待帝茶、青豆茶和清綠茶。
在震澤,四碗茶是不可以錯過的生活體驗。古老、淳厚的吳越民俗在這四個小碗裏,被展現的淋漓盡致。喝四碗茶必須按照次序進行:第一道是水潽蛋,以前專門用來招待剛上門的毛腳女婿或毛腳媳婦,選兩個農家土雞蛋,寓“成雙成對”的意思,煮開起碗時兑入白糖,暗喻以後夫妻生活“甜甜蜜蜜“。第二道茶,叫待帝茶,相傳寺廟中的僧人用此茶招待過明朝的永樂皇帝,故作此名。這是選自用太湖邊的優質糯米,放鐵鍋裏煮,然後鏟一些煮好的精米均勻貼在鍋底四周,等皮邊緣翹開後剷出,就是飯餈幹了。抓一把飯餈幹放置青花瓷碗裏,撒上細糖,衝入沸水,用筷子搗勻,待帝茶就這樣“誕生”了。第三道青豆茶,是用燻青豆做的,味鹹。最後的第四道茶,才是真正的綠茶出場了。經過前面的一再鋪墊,當我喝到正宗的太湖綠茶時,已經是倍感親切了…
聊歷史、品香茗,逛古寺、拍照片,大兵的家鄉之旅非常輕鬆愜意。其實,這樣的生活並不難得,至關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心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