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天津市津南區小站鎮會館村荷花亭亭、流水潺潺,處處皆景,步步入畫。近年來,這個靜於一隅的小鄉村發揮資源優勢,賦能產業發展,繪製富民藍圖,鋪陳出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美麗鄉村畫卷。
配齊設施 促鄉村風貌提升
進入會館村,平坦的柏油路、整齊劃一的綠植,處處給人以潔淨、清爽的感覺。村路兩側,隨風輕擺的一塘荷花、綠意盎然的片片稻田為村舍庭院增添了勃勃生機。
秋日裏,田壟間,稻草扎制的形態各異的人偶成了充滿田園情趣的風景線;稻田間新建的千米棧橋,也成了遊客們紛至沓來的網紅打卡地。
“在視頻平台上看到了這處美景,趕上週末,離家也不太遠,就過來看看。比視頻裏看到的還要美,真是不虛此行。”一位到會館村遊玩的遊客説。
稻田變景區,家園變公園,會館村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實施公路改造,建設棧橋、觀景平台……提升鄉村整體風貌,按下了鄉村振興“升級鍵”。
特色產業 築富民新思路
為實現村美民富,會館村積極發展產業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壯大農業產業為導向,為村民穩定增收找到“金鑰匙”。
因為堅持原種(zhǒng)、原種(zhòng)、原生態的種植原則,會館村的稻米品質逐年提升。2021年,小站稻會館核心種植區的600畝農田依舊選育了優質水稻品種津原U99,並全都採用稻蟹混養模式。
“今年的稻子長勢不錯,預計能收七十餘萬斤,同時我們還放了四千斤蟹苗,預計能產出兩萬斤左右,看來又是個豐收年。”種植區負責人興奮地説。
盤活農業資源,會館村堅持質量興農之路,開闢出了最適合自己的鄉村產業致富之路。
文旅融合 繪小村靚麗藍圖
憑藉村域特色和景點優勢,會館村將文旅融合作為實現縱向發展的“突破口”和“主陣地”。
600畝稻田觀光、棧道上釣蟹摸蝦、周公祠(會館村因清末淮軍的會館設置於此而得名。該部淮軍由周氏兄弟兩人先後統領,他們大力墾荒種稻,是小站稻的拓植者,建於1890年的周公祠就在會館村。)裏體驗民俗……資源就是鄉村振興的基石,創新就是產業發展的動力,會館村着手發展“觀光、體驗、美食”為主題的美麗鄉村旅遊產業。
“下一步,我們計劃打通通往周公祠的道路,擴大周公祠,重現廟會的盛況,讓遊客感受小站民俗,同時還要圍繞小站特色建設民宿、農家院。”該村主要負責人表示。
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會館村下定決心做足做強“旅遊 生態”文章,把小站稻種植作為引擎培育示範帶,把文旅融合打造成抱團致富項目,使小鄉村不但有風景,更有“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