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鄉村看小康”系列報道12
本報記者 廖慶凌 通訊員 梁紹恩
盛夏的平林村敢煙屯,植被豐盈,田園似錦。
這裏是巴馬著名的長壽老人鄧誠才的故居,也是巴馬長壽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鄧誠才是清末時期人,壽年126歲。在鄧誠才第五世孫鄧高雲家的一樓大堂,記者看到了貨真價實的清光緒皇帝贈送給鄧誠才的“惟仁者壽”匾牌,匾牌前面擺放着七八排長凳。“這些凳子是為遊客準備的,來平林村的遊客常光顧這裏,聆聽鄧誠才的故事。”鄧高雲説。
鄧誠才第六世孫鄧勇康積極傳承、挖掘仁德長壽文化,開發建設“仁壽文化源景區”,帶動敢煙屯“仁壽鄉舍民宿”,形成涵蓋休閒度假、餐飲美食、綠色農業、休閒度假、共享民宿為一體的循環經濟體,讓全屯羣眾吃上了旅遊飯。
7月26日晌午,在李美暖農家旅館採訪過程中,不時有操外地口音的顧客到小賣部來買東西。“我們老兩口在家打理7間客房、小賣部和餐飲店,每月收入6000元以上。”李美暖説。談到現在穩定的生活,她和丈夫鄧紅雲都很滿意。
鄧紅雲夫婦是巴馬瑤族自治縣那桃鄉平林村敢煙屯村民,和其他村民一樣,曾經為了擺脱貧困四處奔波,在廣東各地打工10多年。“在外面打工,賺的錢大部分都花掉了,更多的是為他鄉發展作貢獻,便想着要回鄉創業,帶動家鄉發展。”鄧紅雲説。
2016年,鄧紅雲回鄉,用自家的新樓房開辦農家旅館,日子越過越好。和鄧紅雲一樣,敢煙屯50户農户家家開辦了農家旅館、農家樂等實體。與敢煙屯距離兩公里的達西屯,獨特優美的自然風光引來廣西旅遊發展集團,在這裏興建賜福湖長壽養生度假小鎮。2016年,項目一期工程——巴馬賜福湖君瀾國際酒店建成,達西屯村民李福樂和妻子被安排到酒店工作,成為企業員工。
“在家門口上班,收入也不低,我們夫妻倆每個月到手工資差不多有4500元。”李福樂高興地説。他告訴記者,賜福湖長壽養生度假小鎮二期工程徵地一次性給他家賠償了156萬元的徵地款,每年還發放耕地補償金。
“雖受疫情影響,但今年以來,平林村平均每天接待遊客達到1500人,民宿入住率達到30%左右。”駐平林村第一書記顏勇祥説。旅遊業蓬勃發展,讓村民有了各種新的身份:大企業員工、房東、景區講解員等等,“旅遊飯”越吃越香。
如今,平林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5年不足4000元提高到目前的2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記者手記
善用文化軟資源
在敢煙屯採訪,記者從相關史料看到:清朝以前,巴馬盤陽河北岸隸屬水定土司管轄,光緒戊戌年仲冬月欽命廣西提督府給今巴馬那桃鄉平林村耆民鄧誠才贈送壽匾一方,並題賀詞“惟仁者壽”。意在讚許鄧誠才為民、為朝忠誠,一生善良、仁慈,早年時英勇善戰,後來返鄉建設地方,以仁為事,且長壽。
巴馬圍繞仁壽文化這個核心,有機融入農耕文化、民族文化,制定了《巴馬縣那桃鄉平林村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開發“仁壽文化源景區”,創辦“仁壽鄉舍民宿”,一炮打響,激活沉睡的人文旅遊資源,推動了扶貧從“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短短几年間,把一個重點貧困村打造成人均年收入超過20000元的小康示範村,先後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旅遊重點村、廣西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廣西五星級鄉村旅遊區。
平林村的發展經驗,對於發展鄉村旅遊很有借鑑意義。
來源:廣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