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青旅安化風情營業部的導遊夏豔紅經常帶團出遊。她帶着安化的團去郴州的東江湖和小東江,到了後,聽到團裏的人一片抱怨:大老遠跑來看這個,還不如在大壩坐船去平口打一轉。帶團去三峽,也有人覺得吃虧:大壩坐船去平口,風景也差不多。帶團去千島湖,也還是有人覺得不值:我們的大壩裏不是也有千島湖嗎?
△雪峯湖一角。供圖/安化縣委宣傳部
曾經險灘相連
1920年農曆三月,小淹鎮退休幹部陳超羣的曾祖父在今黑茶博物館所在的黃沙坪裝了三噸茶準備運往益陽,沒行多遠,便在濱王灘翻船了,不僅三噸茶打了水漂,船上的23個人也沒救上一個,從此家道中落。
濱王灘並不是資江安化段最險的灘,資江安化段最險的灘是大汴灘。大汴灘在資江南岸的百福村和北岸的楊石村之間。舊時,外地船隻過大汴灘,都要請當地的渡工送過灘。上世紀70年代,陳超羣工作的安化木材公司放排,都要請北岸楊石村的人送灘。陳超羣記得,楊石村有個10人左右的運排組,送一次灘,每人得一塊錢。這錢不直接落個人口袋,要先交公,村裏再給參與送灘的人記相應工分。
“大汴灘人不作田,只望河裏打爛船。”昔時,安化曾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是説上游的船載着貨物下來了,大汴灘兩岸的人根據船在江中的位置,能夠很準確地判斷船會撞上哪塊暗礁,早早就準備打撈船撞翻或撞爛後落到江裏的貨物,除非過灘前就請了當地渡工。
渡工熟悉河道,知道礁石藏在哪塊水面下,接了送灘的活,會小心護着船隻避過那些礁石。一般是大汴灘前接船,把船隻送過三公里外的小汴灘再下船。過去,在大汴灘和小汴灘撞上礁石的多是來自新化的毛板船,新化人格外逞強一些。
資江流域的船工縴夫流傳着一首《資水灘歌》,歌中的“大兵灘裏斗子石,高山園裏把願還”,大兵灘即大汴灘。
1835年冬,道光在向陶澍打聽其家鄉山水風光的那次談話中,陶澍提到的印心石,也是資江的一塊礁石。陶澍是這麼向道光描述印心石及其所在環境的:“資水流經家門處,兩岸石壁屹立,如大門一樣,下有石門潭,河水清瑩透徹,深幾十丈,一塊很方正的大石,形如方印,從水中突出,故稱印心石。我家在印心石之北的上游約三里的地方……”無論從陶澍的描述,還是去實地現場察看,石門潭其實也是一個險灘。
“天下山河不平凡,千里資江幾多灘。水過灘頭聲聲急,船到江心步步難……”資江流域的船工把江中的灘唱進了歌裏。1962年出版的《湖南省志》第二卷《地理志》資水章節中也提到了資江中的險灘:“潤溪至柘溪為長達60公里的峽谷,峽谷中險灘相連……”資江灘多,行船難。但再難,也攔不住對財富和更廣闊天地的嚮往。所以,《資江灘歌》傳唱的年代,在安化流傳的還有這麼一首歌:新打大船往漢劃,兩邊的姑姐喊吃茶……
抗戰時期,多灘的這條河道,成為了一條極其重要的生命線。據湖南建設廳民國三十年(1941)《查勘資水報告》所記載,“長寶公路、湘黔鐵路兩大運輸線破壞極多,其賴以濟軍運而便民用者,惟此水耳。”
柘溪水電站:湖南的紅寶石
1946年,湖南省政府組設的“沅資流域規劃發展委員會”,在專家們的建議下,制定了一個《資水流域規劃發展方案》,初期工程以“改良邵陽至益陽航道為主,同時推進灌溉、發電附之”。方案中有計劃在資江益陽至柘溪段,取疏、炸與導治結合方法,保障航道安全;同時計劃在柘溪等五地設壩。這個計劃,“以經費支拙,致未能按步實施”。
1948年10月,包括安化在內的資江中游各縣自組“資江疏浚委員會”,在益陽設辦事處,向船商、船民徵款,購備鋼釺、火藥、雷管等器材,成立工程隊,擬炸除大汴灘、小汴灘在內的灘岩礁,也因為籌款不足,計劃未能實施。
資江的水相對變得聽話,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1950年到1953年,才成立不久的湖南省水利局就在枯水季節炸掉包括安化段在內的資江干流中的礁石2.3061萬立方米。1956年,常德專署在安化小淹鎮專門設立了一個“資水整治委員會工程處”,負責新化琅塘到益陽223公里的航道整治工作。這個航道,有相當一部分在安化。整治工作從7月份做起,到12月中旬遇上大雪冰凍才停止。
這是資江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整治,幹線上下共整治了136灘,炸礁近5萬立方米。不過,因為技術不到位,事後檢測,有106處未達到整治標準。接下來的兩年對未達標處進行“維修補火”,資江干流枯水期的最小水深比整治前增加了0.1到0.6米,安化段的柘溪到小淹,在中洪水期可通行機動船,帆船枯水載量增加了四成。
資江段最大的工程是1958年啓動的柘溪水電站的建設,1962年,柘溪電站建成蓄水。建壩處是“V”形河谷,兩岸陡峭,水面寬90~110m,岩層走向與河流近於垂直,基岩為微變質的前震旦系細砂岩與長石石英砂岩,並夾有板岩。建成後的大壩總長330m。1962年,柘溪水電站建成,年發電量23.2億度,是此前全省發電量總和的10倍。安化的水為湖南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柘溪水電站也因此被稱為湖南“紅寶石”。
柘溪水電站建成後,潤溪至柘溪原先險灘相連的60公里峽谷變成平湖,兩岸層巒疊嶂,山崖對峙,船行其間,原先膽戰心驚無暇也無心觀看的風景,終於可以坐下來細細品賞了。
△柘溪水庫。圖/劉昭球
搭客船遊雪峯湖,60公里風景慢慢看
柘溪庫區的主體,現在已掛了多塊景區的牌。其中國字牌的就有兩個:雪峯湖國家地質公園和雪峯湖國家濕地公園。其他根據區域不同,分別被闢為柘溪風景區、柘溪國家森林公園、龍泉洞風景區、六步溪國家自然保護區和九龍池風景區等景區。
在公共汽車遍佈城鄉的今天,很難想象,大家印象中是山區縣的安化竟然存在水上的公共交通。一共有20艘客船航行在柘溪庫區,最遠距離是柘溪大壩到平口鎮,從早上7點到下午3點10分,一共有六班船對開。此外,柘溪到古樓有三班;柘溪到十八渡有兩班,柘溪到南金也是兩班;柘溪到城坪和桃子衝每天也各有一班。
平口是安化的大鎮,與新化的琅塘僅一街之隔。在柘溪水庫建成之前,平口便是資江安化段的一個較大的商鎮。商鎮依託潤溪、平溪和資江而興,鎮上的三個產業,一是掛梁鈎,“梁鈎”指的是秤,掛梁鈎指的是茶葉收購點,“一個點一杆秤”,民國時平口有三十幾家掛梁鈎;其次是鐵業加工,“鐵業加工需要煤和鐵,船把煤和鐵運到平口碼頭”;第三個產業是陶器,陶器也是伴水而生。
曾在平口鎮政府工作過的陳立新老人,他家的“掛梁鈎”叫“阜康”。他沒見過他家的茶行,也沒見過鐵業加工最繁盛的時期,但他在柘溪水庫之前,見過資江邊堆起的數十米深的廢鐵屑。
平口鎮原來就繁華,湘黔鐵路在此經過並設立車站後,平口鎮更是如虎添翼。後來平口站改叫安化站,常有下游的人搭了船到平口搭乘火車。平口集市上售賣的商品,除了本地產的,多是火車拉來的,比安化其他物流靠汽車和船運的地方都便宜不少,因此,下游乃至安化縣城東坪搭船過來趕集的人也很多。
從東坪去平口坐火車或是趕集,最好的方式不是自駕或乘坐公共汽車,而是先到離東坪僅10公里的大壩——安化人習慣稱柘溪水電站為大壩,再從大壩乘客船。乘船和開車、搭車去平口的時間差不多,都要3個小時左右。但,船行在現在改叫雪峯湖的柘溪庫區上,看到的風光不知要多多少、更不知要好多少。
外地人遊雪峯湖,夏豔紅的建議是春秋兩季去。春天宜在4月份,沿線有桃花、有桐花、有橘子花,更有一簇簇的映山紅;秋天最好是在10月下旬到12月,沿線的橘子一片片紅通通,更有鵝掌揪、銀杏、紅楓等彩葉樹亮出它們最美麗的色彩。
其實,夏冬兩季去也挺合適。夏天的湖面有享不盡的涼風;冬天則只宜在下雪天去,銀裝素裹的羣山更顯靜謐和神秘,如遇有人垂釣,古典的詩意就更是讓人穿越到了柳宗元的詩中。
如此説來,安化人,尤其是經常要往來於大壩和平口之間的安化人,是很讓人羨慕的,客船單程只要40塊錢,不要門票費,便可賞上60公里的風景。尤讓人叫絕的是,這些風景先是遠觀,隨着客船的航行,慢慢拉近,再拉近,覺得還看不過癮,可以回過頭從另一個角度再慢慢拉遠了看。湖湘地理君就這麼看過。這麼看了還不過癮,再坐上返程的船,天光和角度都已不同,那些景色又有了不同的樣子。其實,不看風光,看或近或遠的一户户人家,也挺有意思,幾乎一户人家一個長長台階的碼頭,碼頭下面大多繫了一葉小舟。遇到同船的人下船,登上通往自家的碼頭,那個背影也是染上了詩意的。
瀟湘晨報記者劉建勇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户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