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唐代泖塔在青浦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休閒

在上海青浦區沈巷鎮張家圩村,一座秀塔身影綽約,煢煢兀立於茫茫水中,這就是著名的唐代泖塔。

  唐乾符年間,僧如海在泖河中築台造寺建塔,歷時5年建成,“作井亭,施湯茗”,為過往船隻提供休憩之處,被賜額為“澄照禪院”。宋景定年間易名“福田寺”,後又名長水塔院,該塔遂稱“福田寺塔”,因建在柳中故俗稱“泖塔”。當時,泖河浩淼寬廣,塔頂掛燈作為來往船隻的航標,“標燈為往來之望”。宋時澄照禪院香火日盛,後陸續添建,成為有規模的佛寺。清末民國初,佛寺屢遭兵火,建築大部分被毀,至新中國成立時僅存泖塔。塔為方形五級四面,磚木結構,現高29米。

圖説:泖塔 來源:網絡

  泖塔因泖河而名,“泖”意為水面平靜的小湖。泖河又稱泖湖,秦時為谷水的一部分,谷水又名華亭谷,當時水勢浩淼,極為寬闊。唐陸廣微《吳地記》載;“海鹽縣東北二百里有長谷,陸遜、隨凱居此。谷水東二里有崑山(指今松江小崑山),父祖葬焉。”著名文學家王安石在《泖湖》詩中這樣寫道;“巨川非一源,源亦在眾流。此谷乃清淺,松江能覆舟。蟲魚何所知,上下相沉浮。徒嗟大盈北,浩浩無春愁。”

  華亭陳繼儒為明代大名士,號眉公,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徐霞客遊記》一書中,記述了他曾三次來三泖九峯一帶探幽訪友的足跡,並與陳繼儒結為忘年交。第三次,崇禎九年,徐霞客準備到西南一帶去作萬里遠遊,途經佘山便去拜訪陳眉公。兩人一直豪飲到深夜,陳眉公特地寫了一封信給雲南雞足山和尚,託他照應徐霞客。次日離別時,陳還送給徐霞客一部用紅香米的粉漿寫成的佛經,留作紀念。徐告別陳眉公後,開始了他長達4年之久的“萬里遠遊”。陳眉公作有《渡泖》詩曰“秋老江瀕漾夕空,蕭蕭楓葉掛疏紅。那知三泖清秋思,偏寄蘆花一寺中。泖上定波疊亂沙,寺門橋斷半蒹葭”。

  新民晚報記者 唐敏 夏菁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