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昔、尋初心,細數小樓裏的家國情懷

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在即將迎來建黨百年之際,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天平街道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藴和人文內涵,紅色基因得天獨厚、人文底藴精深廣博、海派文化印記鮮明、區域資源多元豐富。為進一步擴大天平風貌黨建引領的輻射面和影響力,讓紅色基因不斷傳承發揚,感悟仁人志士們的革命初心和革命印記,豐富街道“四史”學習教育的形式和內容,通過漫品 “初心路”,講述他們與建黨、建國之間的故事,賡續紅色血脈。

憶往昔、尋初心,細數小樓裏的家國情懷

日前,“漫品天平初心路”再度啓程,來自永嘉新村居民區共建單位杭州銀行徐匯支行以及居民區黨員羣眾30餘人,在主講人、城市文化研究者吳飛鵬的帶領下,從永嘉路309號嘉瀾庭出發,途徑張瀾舊居(永嘉路321弄8號3樓)和蕭紅、蕭軍曾經的住所(襄陽南路351號3樓),再回到嘉瀾庭,一路講述民主革命家以及青年愛國作家的故事,帶大家憶往昔、尋初心。

第一站:尋訪張瀾舊居

1946年,張瀾居住在永嘉路321弄8號3樓,這裏及其周邊地區是永嘉路上居民最為集中的地方。這座弄堂裏的小樓有着當年西式建築的普遍特徵,不寬敞卻安適。3樓的一間小客廳曾經是張瀾會見各界人士的地方。張瀾這個名字首次被人們知道,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他英勇領導了四川人民的保路運動,從此開始了他革命的一生。

憶往昔、尋初心,細數小樓裏的家國情懷

張瀾曾説:“我個人對國家之和平民主統一團結之信念,及為此而努力之決心,決不變更。我希望以往之全體盟員,站在忠誠國民之立場,謹守法律範圍,繼續為國家之和平民主統一團結而努力,以求達到目的。”

第二站:尋訪蕭紅、蕭軍曾經的住所

襄陽南路351號是一幢三層現代式帶裝飾藝術的住宅,建築門洞和窗沿都有着雕花的紋。襄陽南路原來叫拉都路,蕭紅、蕭軍兩位作家到上海後搬了幾次家,但都沒離開過拉都路。

憶往昔、尋初心,細數小樓裏的家國情懷

著名的“小小紅軍的故事”就來源於襄陽南路351號,這裏也有蕭紅晶瑩的文學靈魂,她以“小小紅軍的故事”作為筆名發表成名作《生死場》。魯迅先生與蕭紅和蕭軍是好友,曾於1935年3月攜妻兒來此處拜訪,在那之後,蕭紅完成了自傳體抒情散文集《商市街》。後來,葉紫、蕭軍、蕭紅三人組成“奴隸社”,葉紫的《主收》、蕭軍的《八月的鄉村》、蕭紅的《生死場》便列為“奴隸叢書”之ー、之二、之三,魯迅分別為他們作序。

第三站:尋訪嘉瀾庭

位於永嘉路309號,佔地767㎡,經過舊改地塊置換和城市風貌更新,成為一處供人們散步、休憩和交流的口袋公園。東側以立體櫥窗的形式集中展現了宋慶齡、張瀾、馬敍倫等著名統戰人士的生平。

憶往昔、尋初心,細數小樓裏的家國情懷

馬敍倫是中國近代著名民主人士,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忠誠的愛國主義者,是中國民主促進會的主要創始人和傑出領導人,先後擔任新中國第一任教育部部長、第一任高等教育部部長。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馬敍倫因貧病交加,曾蟄居襄陽南路383弄內一處普通里弄住宅,更名“鄒華孫”,專心著述。值得一提的是,使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最初是馬敍倫的建議。

憶往昔、尋初心,細數小樓裏的家國情懷
憶往昔、尋初心,細數小樓裏的家國情懷

參與本次初心路的杭州銀行徐匯支行是永嘉新村居民區的共建單位,經常參與居民區“週五共建日”活動,開展各類居民喜聞樂見的服務。疫情期間,杭州銀行徐匯支行向居民區捐贈新鮮蔬菜;高温期間,向居委幹部送上清涼防暑慰問品,得到了居民們的認可和稱讚。

憶往昔、尋初心,細數小樓裏的家國情懷

天平街道以“漫品天平初心路”為牽引,讓更多的區域單位和居民羣眾共同參與進來,創新鮮活地講好紅色文化故事、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弘揚紅色文化精神,讓“四史”學習教育走出課堂,在社區深厚紅色文化底藴中獲得沉浸式體驗和感悟。

漫品天平“初心路”系列後續還有7場活動,天平街道也想以此活動為區域單位、黨員羣眾、青年團員等提供沉浸式黨課體驗,讓“四史”學習教育更加生動鮮活、入腦入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4 字。

轉載請註明: 憶往昔、尋初心,細數小樓裏的家國情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