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薛高背後,站着一個廣告人老闆
編者按:本文系創業邦專欄作者螺旋實驗室原創作品,作者牧歌,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鍾薛高這個品牌名,乍一聽讓人不明所以,但卻又有着鮮明的國牌印記。
有一段時間裏,外界都以為這是一個由三個創始人打造的品牌,分別取了每個人的姓氏作為品牌名。
但實際上,鍾薛高的創始人叫林盛,本身學歷史出身,但後來北漂卻一直從事的是廣告行業。
剛剛創立鍾薛高時,林盛去見客户,掏出名片給對方,對方一看名片上大大的“鍾薛高”字樣,以為就是對面的這個人,於是便客套地稱呼林盛為“鍾總”。
林盛也不好當麪點破,於是就順着應答了下來,心想着“鍾總”就“鍾總”吧,記不住人名能記住品牌名也不錯。
時過境遷,鍾薛高已經成為了網紅產品的代名詞,但爭議也隨之而來,打着鮮明中國品牌的產品,卻惹惱了眾多中國消費者,鍾薛高迅速從雪糕網紅,變成了雪糕刺客。
在網絡上,有人拿鍾薛高和5毛錢一袋的雪蓮做對比,“有的人吃鍾薛高,但他的錢包已經空了;有的人吃雪蓮,但他的錢包還是鼓的”。
1、初入雪糕界鍾薛高為什麼叫鍾薛高,創始人林盛解釋稱,因為剛開始想做雪糕的時候,就想叫“中國雪糕”。但是帶有“中國”字樣的商標不開放註冊,“雪糕”屬於產品品類,也註冊不了。
於是林盛和團隊一起就從百家姓中找到靈感,取了一個諧音梗,“鍾薛高”由此誕生。
雖然只是創業過程中的一個小故事,但卻能夠反映出林盛對於產品市場的精準洞察,多年廣告行業的從業經歷,讓其對於文字極為敏感,對於品牌故事的創造也更能迎合消費者。
在創立鍾薛高之前,林盛就已經在雪糕行業有過代表案例了,東北知名冷飲品牌馬迭爾,正是在林盛的策劃下,從東三省打入了京津冀市場。
回看馬迭爾冷飲的起勢,其實和鍾薛高也有着一定的相似之處。
為了讓馬迭爾不再只是東北人愛吃的雪糕,林盛耗費心思給這個品牌賦予了龐大的歷史背景,從宮廷煉乳工藝,到“東方小巴黎”哈爾濱的民國往事,從創立百年的冷飲老字號,再到昔日專供上流人士享用的冰糕製品。
林盛的這一套營銷攻勢下來,便迅速抓住了一線消費者的眼球,從2013年開始,馬迭爾在北京前門、西單大悦城、南鑼鼓巷等商圈陸續開出30家門店,2014年,銷售額已達2000多萬元。
在成功打造了馬迭爾冷飲的刷屏案例後,另一家傳統雪糕品牌“中街”也找上門來,請林盛為旗下品牌操盤。
中街也是一家來自東北的雪糕品牌,與馬迭爾、東北大板、長春飯店小奶油一起,並稱為東北雪糕界的四大天王。
林盛為中街打造的品牌故事還要更加高端,把中街和東北的風雲人物張作霖聯繫在了一起,中街的前身為朱淵紅與張錦宣創辦的“華興冰果店”,而朱淵紅則因為做冰點的好手藝,屢次受到張大帥的誇獎。
也是從中街開始,林盛似乎已經琢磨出了日後鍾薛高起盤的推廣路徑,走高端化路線,走網紅渠道,也是當時中街雪糕時期摸索出來的打法。
當時在林盛的建議下,中街推出了“中街1946”系列雪糕,價格已經站上了20元的高價區間,通過在小紅書等平台的不斷推廣,中街1946成為了初代的網紅雪糕單品,也成功在電商渠道賣爆。
2、鍾薛高起盤在林盛的思維裏,他認為打造一個爆款產品,只需要三步走:產品突破、內容突破以及外部推廣。
如果將他的這套理論對應到鍾薛高的產品上,那麼也就可以清晰地拆分出鍾薛高的發展模式。
首先是產品突破,敢於標高價,打造差異化的賣點,比如鍾薛高2018年推出的“厄瓜多爾粉鑽”雪糕,就宣稱用上了120萬元一噸的原材料,當然66元的售價也不低,但這款產品依然在那一年的雙十一賣爆,10小時內2萬片全部售罄。
而在內容突破上,鍾薛高切入了近年來火爆的國潮風,不論是早期極具辨識度的瓦片造型雪糕,還是後來和故宮、五芳齋等傳統IP的聯名,都始終對外傳遞着國潮雪糕的概念。
最後在外部推廣上,其實已經為大眾所熟知了,除了邀請佟麗婭、週一圍等明星代言外,在大大小小的電商直播間裏,也都不難看到鍾薛高的身影,羅永浩進入電商領域的首場直播,鍾薛高就是其帶貨名單中的爆品。
前兩年營銷圈裏有個段子,説現在新消費品牌崛起好像有了統一的營銷三板斧:先找koc在小紅書鋪5000篇測評,再在知乎鋪2000篇問答,最後搞定頭部主播帶貨順勢在抖音腰部主播鋪渠道,一套下來一個新品牌基本就有了雛形。
雖然套路很是粗暴,但用來大致概括鍾薛高的起盤路徑,似乎也並無不妥。
多年的廣告行業經歷,讓林盛在經手了眾多新消費品牌之後,對於網紅產品的流量打法早已經駕輕就熟。
在鍾薛高推出之初,林盛就直接把產品推車開到了小紅書總部,同時邀請平台的人氣博主試吃並推薦,這也使得鍾薛高早早地就確立了自己的網紅屬性。
對於走網紅單品這條道路,林盛的立場極為堅定,他曾公開表示:“網紅是通向品牌的必經之路,就像20年前CCTV是通向品牌的必經之路一樣”;“如果你連網紅都做不了,那就別做品牌了”。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林盛的選擇是正確的,在剛剛過去的618大促節點上,鍾薛高連續第三年蟬聯了天貓618冰品類目第一。
3、做錯了什麼從雪糕網紅變成了雪糕刺客,消費者和媒體指責聲一片,鍾薛高跌落的速度似乎比想象中的更快。
作為創始人的林盛,在朋友圈發文稱,這一次的風波“水軍痕跡極其明顯”,但拋去外界推波助瀾的原因,鍾薛高自身其實也出現了方向上的判斷失誤。
螺旋君注意到,早在去年夏天,網絡上就已經有關於鍾薛高零售價格太高的討論,但更早的2018年和2019年卻很少有這樣的聲音,雖然那時鐘薛高的售價已經達到了十幾元一隻,但並沒有出現明顯的負面討論。
問題出在了哪裏,答案是鍾薛高開始在線下渠道鋪貨了。
過去鍾薛高依賴於線上平台銷售,雖然價高,但由於是明碼標價,且面對的客羣相對固定,消費者本身對其有認知,加上網銷產品還含有冷鏈運輸的物流成本,所以大多數消費者願意為這個價格買單。
但是在進入到線下零售場景後,與同類產品巨大的價格差異,使得鍾薛高必須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這種聲音可能來自於一線城市的大商場,也可能來自小縣城的便利店。
電商渠道的產品,直接拿到線下開賣,這中間產生的很多問題,可能被急於擴張的鐘薛高匆匆忽略了。
其實在林盛的構思裏,鍾薛高最初始的產品定位是家庭場景,林盛將其稱為家庭倉儲消費,瞄準的是家庭用户,讓鍾薛高成為用户冰箱裏最下面三格的常客。
林盛曾表示,不能讓用户在街頭吃冰淇淋,因為在街頭吃,1元的就夠了。要讓客户在家裏吃冰淇淋,這時候吃就不是為了消暑解渴,而是把它當成甜品吃。再順着這個邏輯往下,冰淇淋甜品化,走向高端就順理成章了。
在客羣定位上,鍾薛高瞄準的是高知人羣,林盛將這部分人描述為“越過温飽線,願意為產品品質支付一部分溢價”的客户。
林盛的這些構想,在電商渠道,或許可以通過大數據營銷實現,但是進入到線下場景,面對不同需求的消費者,鍾薛高顯得難以招架。
歸根結底,鍾薛高本身就不是大眾消費品,貿然殺入大眾視野,必然會引起反感。
深諳品牌營銷之道的林盛,這一次在自己並不擅長的銷售渠道分級上,暗暗吃了一個大虧。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