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下,有個叫暢好農場的地方,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造的營房式住房,顯得有些敗落,年輕人大部分已外出謀生,現在只剩下幾户上了年紀的退休職工還在此生活。
幾年前我們帶着孫子在海南環島遊途中,無意間走進這裏,雖然沒見到幾個人,但還是能看得出當年興旺的痕跡。村子屋前空地上和屋後山崗上長有各種各樣的果樹,大小各異的果實掛滿枝頭。
跟着村民繞到屋後的山腳下,他一手拿着帶伸縮杆的鈎刀,藉助枯枝和雜草,手腳並用靈活得像獼猴,一溜煙地爬上約有70度的陡坡,並在十餘米的高坡上招呼我們上去。看着陡峭的山坡,既沒抓手的地方,又無落腳的位置,試了幾次我還是沒爬上去。
只見村民靈活地將伸長的鈎刀卡在果蒂上,用勁扭轉,菠蘿蜜便順勢重重地砸了下來,一眨眼的工夫,另一個也摘了下來,每個約有四五十斤。村民怕摔壞要提着它從陡坡走下來,我擔心這樣太危險,我説:“菠蘿蜜摔壞沒關係,將菠蘿蜜沿山坡滾下來吧”,看着溜溜滾落的菠蘿蜜,小孫子開心得手舞足蹈。剛摘的果子是那麼的新鮮,白色乳膠狀液體從果蒂的刀口處滲出,碰到手上黏黏糊糊洗都洗不掉,這麼新鮮的菠蘿蜜市場上是買不到的,我知道菠蘿蜜拿回去也吃不了,但村民已經費力摘下來了,又是那麼便宜,我們還是一起要了下來,村民用編織袋給包好後,幫我們裝上車,揮手向我們告別。
我們沿小路繼續往裏探索,遠處樹林間,隱約有石棉瓦的屋頂露出,到跟前才發現周圍還零星居住着幾户人家,我們將車停在路邊,在周圍轉了起來。
小路右側是一片長滿檳榔和胡椒的樹林,林中樹下種有黃瓜、番茄、辣椒等蔬菜,用於灌溉的小池塘在林中靜靜躺着,幾隻白鷺和水鳥在池邊安逸地覓食和休息,好一派靜謐的田園景色。
左側則是用樹枝、竹片和繩網搭建的圍欄,雞、鴨在圍欄的土坡上嬉戲,坡上也有成片的胡椒和檳榔樹。路邊兩間簡易平房的門口,豎着兩棵掛滿金黃色果實的木瓜樹,一股山間泉水從房後的山坡上流向園中,這正是王維詩的境界。
園內樹下,一對老人正聚精會神地清洗着什麼,我們站在外面看了片刻,便詢問道:“大哥能讓我們進來看看嗎?”他們便抬頭招手:“當然可以,歡迎歡迎”。來到園中,只見兩個塑料大浴桶裏泡滿了黑乎乎的東西。大嫂坐在桶前雙手搓洗着,旁邊的大哥蹲在桶邊一手拿着水管沖洗,一手伸在桶裏不停地攪拌,黑乎乎的雜物從桶邊溢出,桶中隱約呈現出小小的白色顆粒。
小孫子好奇地問道:“爺爺奶奶你們在幹嗎呀?”,“噢,我們在洗胡椒呢。”據介紹,胡椒從樹上摘下後,先要放在水池裏浸泡發酵半月左右,而後漂洗去皮,清水洗淨,曬乾後便成灰白色的顆粒狀胡椒。
在和兩位老人閒聊中得知,他們老家在安徽阜陽,為了温飽,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跟隨叔叔來到了這個暢好農場謀生,這一呆便是五十年,現在已退休了。我曾經也是上山知青,也有同他們一樣農場工作生活的體驗,雖然從事的生產不同,但經歷是相似的。相逢何必曾相識,彼此越聊越有聊不完的話題。
老兩口育有一雙兒女,已成家立業,現都工作和居住在五指山市區。兒女們也一直想接他們去城裏生活,而老兩口説住城裏不習慣,勞作一輩子也閒不下來,在山裏可以栽瓜果,種蔬菜,養雞養鴨,搞點副業,綠色食品“物產豐富,自給自足”。週末兒孫回家團聚,臨走還可以帶點農家時令土產。他們説:山裏空氣好、水好,田間勞作是最好的健身運動,這確是他們最喜歡的生活方式。
臨走時大哥還特地拿着帶伸縮杆的鈎刀,來到門前的木瓜樹下,特意為我孫子選摘了幾個熟透的大木瓜,給我們帶上。我們要給錢,他們無論如何不肯收,説道:“自己家種的,拿幾個給小孩吃,哪能收錢呢!”(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