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是一座以泉水出名的城市。55年前,我從鄉下第一次來濟南,最讓我為之動情的,就是那户户垂柳、家家泉水的景色。以至於在我走南闖北五十多年的生涯中,心裏總是鑲嵌着串串晶瑩,就像那趵突泉深處不斷向上泛起的珍珠,一串接一串,萬脈競流,晶瑩剔透,彷彿濟南就是一艘漂泊在一個泉眼汩汩湧流的河流上的諾亞方舟。而生活在這裏的人們,都是上帝特別賜福的仙人和賢達。
懷揣着對濟南泉水的思念,從1968年3月, 我下豫州,奔太行,赴塞外,遊蘇杭,好地方、賴地方去過不少,諸如河南輝縣的百脈泉、揚州瘦西湖的“第一泉”等等,見過的也不少,但總是沒有泉城濟南的泉水好,沒有濟南的泉水多。出於習慣,濟南人籠而統之地説是“七十二泉”,其實細究起來,濟南的泉水豈止“七十二”?且不説那些山崖水畔尚未命名的泉子,就是那些有名的無名的隱於庭院、藏諸街巷的泉子,也是數不勝數。
外地人來了旅遊,象徵性地看看趵突泉、珍珠泉、百脈泉這些名氣大的,就忍不住伸大拇哥,可許多人還真的不知道濟南還有洪範泉、黑虎泉、灰包泉、北芙蓉泉、羅姑泉……更不知道還有什麼濯錦亭、北渚亭、水香亭、天心水面亭……要是把這些泉都看了,不管是誰,都會“不辭長作濟南人”。
明清時期,就有王象春、董芸,還有一位忘記名字的人每人寫過一百首竹枝詞盛讚濟南的泉水和風景。我多麼想寫一寫自己身邊的泉水,可惜,腦笨筆拙,怎麼也寫不出像樣的文字,只能在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自我陶醉中,默默地以泉水洗心,自得其樂。
在濟南住長了,看泉看慣了,眼睛添亮。總為一泉系真情。我就有這樣的體會。定居濟南二十多年來,特別是六十歲之後,經常到趵突泉轉轉,看了那泉水,心氣兒就好。情緒一好,就又轉悠到大明湖、五龍潭,有時甚至還坐車去趟千佛山。那心情,你真想不到,走到哪裏,眼睛都添亮,看水水至清,看山山更綠,看花花特鮮。
有一次,陪幾位來自湖北、四川的戰友遊覽趵突泉大明湖,他們看完之後,不無調侃地説,怪不得你在部隊經常想家,這麼好的景色,沒娶媳婦也想這座城市呀。人到了老年的時候,再來品味當年的這些話語,就覺得不再是説笑話,而是真的感受到了城市的美麗、日子的靜好、歲月的饋贈。
泉水洗淨了雙眼,大明湖、千佛山增添了色彩,味沁肝脾聲養耳。濟南的風景美,養育了人們美好的心靈和性格。如今濟南人的胸懷,已經從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放眼到全國、全世界,就連幾十年前經常鬧水災的黃河,如今也變成了一條穿城而過的城中河。長達一百多公里的黃河大堤,已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公園。漫步其間,望黃河滾滾東流,看航班降落起飛,眺城區美麗如畫,真的讓人心曠神怡!
我與一位在海浸區工作的同志談起他最大的願望,他説,如今他們那個縣老百姓已經不吃苦水了。但是,水質總不如濟南好。我心底暗樂,不無自豪地調侃道:別忘了濟南是泉城啊。濟南,泉城,你是我生命的洗心台,你是祖國最為嬌媚的百花園,生活在你的胸懷裏,所有的人都會像這裏的一草一木,枝葉永遠葳蕤,花朵永遠豔麗。
王樹理回族,濟南商河人,歷任德州地委研究室副主任、慶雲縣委書記、山東省民委副主任、山東省體改辦公室副主任、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現為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伊斯蘭教協會會長。